关于故事的四字成语 有故事的成语大全( 四 )


鸡鸣狗盗
解释:
比喻有一手模仿鸡鸣狗叫的卑微的技能,有时却能解决大问题 。
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的宰相孟尝君慷慨好客,门下的食客多达三千多人 。
孟尝君与食客谈话时,总让人在屏风后作记录,把食客的住处及有何困难等一一记下,随后便派人去看望其亲属并赠送礼物 。
秦昭王对孟尝君最为敬慕,派特使迎接孟尝君入秦 。孟尝君带着门客千余人来到秦都咸阳 。
孟尝君献给秦昭王一件纯白狐狸皮袍子,秦昭王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
秦昭王听了谗言,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孟尝君请秦昭王的宠妃帮忙解救,妃子说:“这不难,但是我要一件白色狐皮袍 。”
孟尝君为难了,仅有的一件已经送给奉王了,哪来第二件呢?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模仿狗叫声,从狗洞潜入秦王内库,看守以为是自己养的狗,未加怀疑 。于是这个门客盗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袍送给秦王的爱妃,孟尝君也得了自由,并急忙带领门客连夜逃离秦国 。
他们逃呀逃呀,半夜来到边界的函谷关 。这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出入,忽然有个门客学起了公鸡叫 。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了起来 。守关的人开了城门,让孟尝君出了关 。等到秦昭王派人追到函谷关时,孟尝君和他的门客已经走远了 。
一鸣惊人
解释:
比喻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的人,一下子干出了惊人的成绩 。
故事:
春秋时,楚庄王即位已经三年,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对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 。他知道大臣们对他不满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他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庄王说:“我有个谜请大王猜猜 。”庄王说:“你说吧 。”伍举说:“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说:“这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 。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
从那天开始,楚庄王振作起来,认真治理国家,楚国也渐渐强大起来 。最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
半途而废
解释:
比喻没有毅力或缺乏条件把事情做完 。
故事:
东汉时,有个名叫乐羊子的人,没有远大志向 。他有一个贤慧聪明的妻子,经常勉励他上进 。有一天,乐羊子拾到一块黄金,他欢喜地拿给妻子看,妻子非常生气地说:“这块金子是别人掉在路上的,我们应该靠劳动挣钱啊!”乐羊子连忙拿起黄金,跑回原处,等待失主前来认领 。有一位朋友劝乐羊子应该去求学 。乐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议,妻子很高兴,鼓励他前去 。
乐羊子在外面读了一年书,总是想家,于是向老师请了假回家探望 。当妻子得知乐羊子并没完成学业时,非常伤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布剪成两截 。乐羊子大惊,问妻子这是为什么?妻子说:“你求学应该是靠日积月累、刻苦钻研才能学成,现在你中途回来,不是和这块布一样半途而废了吗?”
乐羊子听了,深深受到感动,明白了妻子的苦心 。从此,他发愤求学,整整过了七年,直到学业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 。
毛遂自荐
解释:
指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或职务 。
故事:
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 。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 。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随便到哪里,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一定会露出尖锋来 。可你来了三年,没人说起你的大名,可见没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说:“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里,早就会脱颖而出,何止露出一点尖锋呢!”平原君见他说的有理,便带毛遂等二十人来到了楚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