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这首《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格调清丽的写景五言绝句,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抒发了其漂泊异乡的惆怅,以及困顿的情感 。他通过选取不同的景物,营造出一种忧愁清冷的氛围,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前路感到茫然的困惑 。全诗好景如画,寓情于景,将自己的心情与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
研读这首诗,就不得不说一下孟浩然的身世和处境 。孟浩然十一岁开始读书,到了四十多岁,仍一事无成,只得逃离洛阳的世俗交游,去吴越寻找好山好水,以图排遣出仕不得的失意 。此时的他,孑然一身,置身于暮色笼罩的建德江畔,环顾四周,四野茫茫,天高树静,江清月明,一瞬间,千愁万绪,纷来沓至 。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尽在这淡淡的几行诗文中,不断地向外涌现 。
大家都知道,孟浩然是一位受到李白推崇的优秀诗人,他可以熟练地选取出能够准确代表心中所想的景物,辅以娴熟的写诗技巧,寥寥数笔,就能点染出一幅淡然隽永的图画 。一句“江清月近人”,赋予明月善解人意的灵性,即使是诉说忧愁,也平添了一份淡雅 。他不属于那种豪迈的盛唐诗人,他在诗文中只是纯熟自然地表现个人感受,更多的是清丽与恬淡,从而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
2021年6月24号
《夏日南亭怀辛大》今天立夏,复习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如下: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这首诗的大意是:不知不觉间,傍山的日光,忽然就西落了 。原本在池塘上面的月亮,慢慢地从东方升起 。披散着头发,放浪不羁地在夜晚乘凉 。打开窗户,门户大开,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晚风微微吹拂,送来阵阵荷花的香气,清香怡人 。夜间的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响声 。面对如此良辰美景,正想也最适合拿琴来弹奏 。可是很遗憾,老朋友不在,没有知音来欣赏 。有感于此,所以更加怀念老朋友 。就算半夜做梦,都在梦中苦苦地想念着他 。
说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首先得介绍一下孟浩然的家乡 。据资料记载,南亭,位于孟浩然家乡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 。辛大即辛谔,在家排行老大,故称辛大 。辛大是孟浩然的同乡知己好友,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并与孟浩然约会见面,二人在一起弹琴饮酒畅谈 。这首诗就是专门写给好朋友辛大的 。
孟浩然的这首《夏日南亭怀辛大》,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对老友的怀念 。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给人一种清闲之感 。据资料介绍,其诗特色是朴实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遇什么景就写什么景,从不专门挑选奇特离异的景致,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这首《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其有代表性的名篇 。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 。然而,全诗从夕阳西下——入夜所觉的竹露荷风——夜深人静弹琴不能而怀辛大——期待梦里相见,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层层递进,自然衔接,由境及意,浑然一体,自然醇厚,余韵无穷,充分展示了“孟”诗的特点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孟浩然的这种思念只是淡淡的,一点点小惆怅而已,但足以拨动我们那根敏感的心弦 。人生难得一知己!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不顺心的事,碍于个人隐私,或者个人面子,一时竟找不到一个倾诉对象,找一个无话不谈的人竟然那么难 。每每如此,就会不自然地怀念那些曾经的为数不多的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
- 读孟尝君传赏析 读孟尝君传原文及翻译
- 孟晚舟发生了什么事情
- 卜算子全文解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逝东的意思
- 孟晚舟事件简略 孟晚舟事件概括20字
- 华为孟晚舟事件是什么 华为孟晚舟事件原因
- 孟晚舟为何姓孟而不是姓任?
- 孟子滕文公下的全文 孟子滕文公下7原文及翻译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 孟晚舟被指控什么罪 孟晚舟因为什么
- 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 赠孟浩然翻译及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