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特医奶粉”?根据百度百科的说法,这是针对蛋白质过敏婴儿的氨基酸配方奶粉,实则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食品、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
而实际上,此次涉事的“倍氨敏”仅仅只是一种“蛋白固体饮料” 。事发后有不少网友指出,“倍氨敏”由于使用的是奶粉常用的罐装,且产品标注上写的也是“配方粉”,仅在角落里用小字写着“蛋白固体饮料”,容易误导消费者认为其是真正的“特医奶粉” 。

文章插图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主任、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事件产生的不良后果就是很可能把婴儿奶粉这一行业再次推向火坑;“真正的奶粉没出问题,但现在这些不合格或者容易引发误导的产品让人又以为中国的婴儿奶粉不靠谱,这完全属于无辜‘背锅’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向凤凰网财经直言,用蛋白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卖给婴幼儿家长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因为蛋白固体饮料和“特医奶粉”根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品类,“事情的关键不在于产品是否有问题,而是这款产品是蛋白固体饮料,却被说成是‘特医奶粉’来欺骗消费者 。”朱丹蓬说道,“可以看到目前国内这一行业还存在很多假冒伪劣、夸大宣传和以假乱真的现象 。”
在他看来,“特医奶粉”较为特殊,注册较为严格,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不惜铤而走险,以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从而钻空子获取利益 。那么,此次身处漩涡中心的“倍氨敏”生产厂家又是否具备“特医奶粉”的生产资质?
为进一步查证,凤凰网财经在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上输入“倍氨敏”、“唯乐可”等关键词,均未显示任何注册信息;也就是说,前述倍氨敏的生产企业-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并不具备任何生产“特医奶粉”的资质 。那么,它又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特医奶粉”流入市面的?

文章插图
目前,生产厂家唯乐可的官网已经无法打开,显示“网站建设中”;但据其公开的年报显示,2017-2019年,公司的销售总额分别为123.74万元、759.72万元和1405.47万元,同比增幅达29%、514%和85% 。一家员工数量甚至不到50人的企业,年销售额竟然能达到1400多万,这一数字的真实性还有待考究,但母婴奶粉行业的“暴利”也可见一斑 。
另据天眼查数据,此次事件中销售“倍氨敏”固体饮料的永兴县爱婴坊成立于2005年,经营范围包括婴儿用品及预包装食品、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批发兼零售;值得一提的是,其注册资本仅1.5元人民币 。
朱丹蓬告诉记者,中国的“特医奶粉”以国外品牌为主,国内品牌为辅;目前可以生产“特医奶粉”的企业不多,主要有达能、雀巢、圣元以及贝因美等 。“‘特医奶粉’在一二线城市的发展比较顺畅,在三四五线城市的科普广度及普及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朱丹蓬表示,“当前‘特医奶粉’在中国的市场还不大,可能就十多亿左右;但是在未来五年,这一产品应该都会保持双位数的增长,它在中国会有很大的需求量,所以很多企业都在加大布局 。”
- 雀巢奶粉最新事件2019 雀巢奶粉最新事件2015
- 伊利金领冠奶粉事件曝光2020 伊利金领冠奶粉最新消息
- 国家婴幼儿奶粉标准新规 婴幼儿奶粉新规定
- 伊利金领冠奶粉产地有哪些
- 多美滋怎么样
- 飞鹤贝迪奇是过敏奶粉吗 飞鹤贝迪奇奶粉怎么样
- 惠氏奶粉是哪里产的
- 抗过敏奶粉排行榜前十名
- 贝因美冠军宝贝奶粉好不好 贝因美冠军宝贝奶粉广告
- 惠氏奶粉真假鉴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