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苏轼解析( 三 )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 , 其人:“滑稽玩世 , 不能俯仰顺时” , “为文奇险 , 不蹈袭前人轨辙……又不能与世俯仰 , 故从仕数困 。”这首词 , 正能够反映他的思想境界 。自古蓬秋多寂寥 , 然而米芾却“不学宋玉解悲愁” , 而是在豪迈畅饮 。在酒醉之时 , 就倒在船上 , 横吹玉笛 , 如此潇洒 。他感慨宇宙的奇妙 , 认为“宇宙若萍浮” , 人真是寄生于浮萍之上 , 任由漂荡 。自己则睡在江上 , 听江流 。据说他每次外出游玩 , 船头高挂“米家书画船”的字幅 , 可见他多次在船上醉倒 , 卧听江流 。
6 ,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 , 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 , 还寝梦佳期 。
张九龄 , 不仅是盛唐著名的宰相 , 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 这首《望月怀远》是代表作 。诗的经典在于“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通过月光、月亮将千里之外的两人练习在一起 。这句诗 , 化用于南朝民歌的“仰头看明月 , 寄情千里光” , 和曹植的“丈夫志四海 , 万里犹比邻” ,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的境界比较类似 。诗的大部分内容在于描写明月之下 , 情人的相思之态 , 正如自己的诗句“思君如满月 , 夜夜减清辉” 。
7 ,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 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苏轼解析】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 , 况乃未休兵 。
杜甫是现实主义的诗人 , 虽然在写诗的过程中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 但是其诗歌还是没有李白那种飘渺的境界 , 而是多低沉忧郁 。这首诗 , 写自己对弟弟的和家乡的思念 。安史之乱后 , 唐朝北方大乱 , 人们经历了生离死别 , 杜甫的这首诗正反映了这样的社会现象 。诗中的“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成为了千古名句 , 更加突出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
8 , 白居易《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 , 弟兄羁旅各西东 。
田园寥落干戈后 , 骨肉流离道路中 。
吊影分为千里雁 , 辞根散作九秋蓬 。
共看明月应垂泪 , 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有相似的地方 , 都是写家人、兄弟在战乱后的分散 。这首诗写于799年 , 当时河南一带发生了几次节度使的叛乱 , 平叛战争规模较大 , 时间亦长 。因为叛乱导致运河漕运中断 , 产生了“关内阻饥” , 出现了田园荒芜 , 骨肉离散的局面 。而白居易的兄弟姐妹也失业羁旅 , 天各一方 , 于是白居易在下了这首诗 。
9 ,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