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分别来说这三个观点 。
一,盛唐格调 。这个评论是对的,写诗容易,写出唐诗风格难,终其一生得一句便足以“死而无憾”,但却从未有人推崇“晚唐诗”,因为晚唐时期,大唐衰弱,所以文人的诗作都显得有些不那么雄浑万丈,力拔山河 。或清新,或委婉,或轻愁,由此得出晚唐诗的风格“风流”,由格调变成了情致,由豪迈变成了小资 。当然,对于现代青年男女来说,更喜欢晚唐诗作 。对杜少陵不感冒,反而喜欢杜牧之李义山甚至花间词 。
偏爱只是喜好,却不是真正的喜欢 。因为喜欢吃毛肚的人,绝对称不上吃货 。来者不拒,也只能说明胃口好,贪吃 。只有尝尽百肴而自得其乐,方称之为美食名家 。
二,酒家何处是,江上杏花村不得不说,改得不错,确实有盛唐风韵,甚至可以看到对杜甫的致敬,但是诗中的问答模式消失之后,那种自然和清新,以及小小的洒脱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怅然,生出了许多愁绪,宛若离家游子,或者是被贬的官员,总之少了欢快和怡然 。
而且这种模式的诗句在唐诗中并不少见,但问答模式并不多,所以,以唐韵而论,此句胜了一筹,但创新而论,杜牧的原作强过百倍 。
三,日斜人策马,酒肆杏花西做为尾句同样很好,甚至很精彩,古韵横陈,不得不说一个好字,但问题仍然出现,这一句有斧凿之痕,让人觉得这一句下了功夫,用了心思,前前后后修改了许多遍 。仅此一点,便和原诗差了一个境界 。
原诗妙就妙在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而且不用典故,没有出处,仿佛随便一个人都能写出来,这才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类似的诗作还有贾岛的“松下问童子”(寻隐者不遇),同样是可遇不可求之作 。
很多人在创作诗词时不喜欢李清照的风格,然而一旦让他们模仿一首,就知道难在何处了 。
四,关于争议 。小可喜欢看诗话,同时特别讨厌所谓的鉴赏大辞典,因为这些所谓的辞典动不动就客观,公正,那幅丑恶的嘴脸有如贪官嘴里的清廉,让人恶心,令人作呕 。
古人的诗话却不是这样,随处可见“我喜欢”,“我认为”,“我反对”,“我就觉得这首诗不好”,类似这种主观的,充满个人倾向和喜好的,甚至自以为是,自作多情,脸红脖子粗的评论,反而合我的胃口 。
不论对错,何必论对错?
因为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

文章插图
【为什么杜牧《清明》是一首争议性比较大的古诗?】
- 《鸟瞰地球》这种纪录大片是如何拍摄的?
- 暗黑传说传奇
- 你有没有经常做梦?梦里你是第三视角同时也知道梦中那个人是自己吗,为什么会这样?
- 《天衣无缝》这部剧怎么样?
- 格林笔记那个男人 格林笔记免费观看
- 《百年孤独》第一次读完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 《小舍得》的禁播声越来越高,它揭了谁的底?砸了谁的锅?
- 为什么人要自我反省?
- 为什么感觉龚翔宇比李盈莹发挥的好,你怎么看?
- 为什么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特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