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栈道 。唐彪 摄
明写暗喻 天下比蜀道还难
相比描绘真实的“蜀道难” , 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篇末 , 若你以为李白还是在单单写蜀道难行 , 就太小觑这位“诗仙”的才华横溢了 。“剑阁为川北门户 , 其山削壁中断 , 如门之辟 , 如剑之植 , 故以剑门名山 。西晋张载《剑阁铭》形容这里的天险道:‘一夫荷戟 , 万夫趑趄;形胜之地 , 非亲弗居 。’李白化用此铭文 , 为的是给蜀道难这一主题 , 注入社会政治历史的内容 。”原来 , 《蜀道难》并非只是常人所以为的描写蜀地风光奇险的观景诗作 , 李白最终要表达的另有深意 。
周啸天认为 , 以李白之抱负 , 这首诗虽然创作于早年 , 但未必没有“忧先天下”的意味 。“朝避猛虎 ,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 杀人如麻……深山老林本多毒蛇、猛虎、豺狼 , 但诗中的毒蛇猛兽显然还有一层喻义 , 就是现实政治中的个人野心家 。古有‘天下未乱蜀先乱 , 天下已治蜀后治’之说 , 便与地理特点密切相关 。‘锦城虽云乐 , 不如早还家’ , 这二句的理解 , 并不是李白要回家的意思 , 相反 , 他是要离开 。李白身虽生蜀 , 却自称陇西布衣 , 一生以四海为家 。他认为 , 欲平治天下 , 是必须走出盆地 , 面向中国的 。”而对于在结尾处 , 李白再次发出“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的疾呼 , 又是另一种心境了 , “沉重 , 不仅仅是为山川之险而发了 , 真正的难 , 是朝廷中割据谋叛的人当道 , 藩镇跋扈是比猛兽还要可怕的阻碍 。他最后一句‘侧身西望长咨嗟’ , 就是描绘了他忧不自安的心境 。”
明写蜀道难 , 实写朝廷险;明写天地生灵 , 实写精神自由 。李白的第三段升华 , 让周啸天联想到了世界文坛另一位巨匠——高尔基 。他说:“高尔基在《海燕》中一面夸张暴风雨之险恶一面歌咏海燕 , 二者积极浪漫的精神是超越时空 , 一脉相通的 。”#SplitPageHere#
明月峡栈道 。唐彪 摄
下笔开出生面 全因李白爱读书
“人们常说 , 杜诗可学 , 李白不可学 。他是一种无可仿效的天才发抒 。《蜀道难》是一个古题 , 前人写过不少诗 , 但并不出彩 。李白下笔就开出生面 , 他知道怎么写 。”周啸天如此总结 , 诗中从蒙昧历史、神话传说、山川险阻、政治忧患等多角度、全方位描写、夸张、渲染蜀道之难 , 却并不使人感到感伤、忧郁和畏惧 , 倒被诗人描绘的蜀道山川深深吸引 , 从中感觉到诗人的宽广胸怀、好奇性格、傲岸精神 , 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影响和极大的审美愉悦 。
周啸天提到 , “主题句” , 正是那个被重复三遍的“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 , 分别标志情感的爆发、延伸和远出 。“别人或许会做减法 , 省去‘之难’二字 , 写成‘蜀道难于上青天’ , 意思完全是一样的 。但你读读这两句 , 感觉有天壤之别 。这就是李白的创调 。”而李白这样的开创 , 并非兴之所至 , 信口拈来 , 而在于他文学知识的积累 , “这种写法从哪儿来的?从《归去来兮辞》中来的 。这说明什么?李白爱读书 , 这是他的读书受用 , 别人想不到的 。同样 , 还有那句‘其险也若此 ,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之、乎、也、者、矣、焉、哉’一类不经常用于诗的语助词的加入 , 完全是散文的写法 , 这又是李白的本事 。”
- 鉴赏巧舌如簧出自的全文 巧舌如簧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 鉴赏出师表全文及背景 出师表古诗文网原文
- 鉴赏所见故古诗的全文 所见古诗的意思翻译
- 最经典的知音难觅诗句 关于知音的诗句和名言
- 鉴赏故人西辞黄鹤楼全文和解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原诗
- 鉴赏古诗秋思全文和背景 古诗秋思的作者
- 秋水原文及鉴赏 秋水翻译及原文赏析
- 祝福原文分段鉴赏 祝福鲁迅原文赏析
- 鉴赏春日诗句全文 描写春景的诗有哪些诗句
- 盛年不重来的下一句 少年易学老难成的下一句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