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器在线转换 明史张溥传原文及翻译( 二 )


主要功绩
张溥在文学方面 , 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 , 主张复古 , 反对公安、竟陵两派逃避现实 , 只写湖光山色、细闻琐事或追求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 。但他在提倡兴复古学的同时 , 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 , 与前、后七子单纯追求形式、模拟古人有所区别 。
张溥散文 , 在当时很有名 , 风格质朴 , 慷慨激昂 , 明快爽放 , 直抒胸臆 。其《五人墓碑记》 , 赞颂苏州市民与阉党斗争 , 强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 为”缙绅”所不能及 。叙议相间 , 以对比手法反衬五人磊落胸襟 , 为传诵名篇 。所撰《五人墓碑记》收入《古文观止》 。
张溥一生著作宏丰 , 编述三千余卷 , 著有《七录斋集》 , 包括文12卷 , 诗3卷 。此集今存明崇祯时刻本 。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溥于各集前均写有题辞 。此集是张溥为”兴复古学”而编辑的一部规模宏大的总集 。
《四库全书总目》说:”此编则元元本本 , 足资检核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殷孟伦注) , 将各集卷首题辞首次辑成一书 , 并加必要注释 。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及张溥著作的重要参考书 。张溥其他著作有《春秋三书》32卷 。《历代史论二编》10卷 。《诗经注疏大全合纂》34卷 。此外 , 张溥又为《宋史纪事本末》及《元史纪事本末》补撰论正 。另著有《万宝全书》 , 记述了当时博奕娱乐(如象棋棋谱、中式骨牌)的概况 。
复社领袖
作为复社的创始人 , 出身江苏太仓的张溥张乾度 , 乃是当时激进学生运动领袖之中的佼佼者 , 明末最出名的”学生运动领袖” , 尚未考过科举 , 就已经干出了无数大事 , 从组织暴乱到冲击衙门 , 还有纵火烧城之类 , 其烈度绝对不亚于后世的五四运动 , 当真是不惜生死也要求名声 。与后世那些连绝食都要轮流来的窝囊家伙 , 其权势、能力和勇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
张溥此人出身贫寒 , 但年幼好学 , 有神童之称 。于天启四年(1622)开始结社评论时政 , 博得名望 , 起初取名为应社(科举应试小组) , 后来改为复社(科举重考小组) , 成员最多时高达三千余人;天启六年参与苏州抗税暴动 , 撰写《五人墓碑记》 , 痛斥阉党 , 名动天下;崇祯元年 , ”组织群众”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 , 从此成为天下士子当中的天皇巨星!复社的声势也从此震动朝野 , 号称是”春秋之集 , 衣冠盈路” , ”一城出观 , 无不知有复社者” 。其影响力遍及南北各省 , 走到哪里都是万人空巷 , 拥趸粉丝无数 。
如果仅仅是这样 , 那么这位张溥最多也就是演讲能力非凡 , 相当于后世美国马丁·路德·金的水平 。但可怕的是 , 张溥不仅在政治上极度狂热 , 还很有野心和手腕 。在成名之后 , 他不肯按部就班地出仕熬资历升官 , 而是企图一步登天 , 借广收门徒以控制知识界、把持科场 , 最终达到左右政权之目的–并且一度真的让他给成功了!连当朝首辅周延儒都被他捏住了把柄 , 不得不惟命是从 。有一次 , 张溥甚至直接给了周延儒一个册子 , 上面写满了人名 , 有的要大用 , 有的要罢官 , 而周延儒居然也尽数照办 , 丝毫不敢违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