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器在线转换 明史张溥传原文及翻译( 七 )


此时 , 虽然温体仁已去位 , 但复社和二张的困难处境并没有改变 , 相继为首辅之张至发、薛国观”皆效法体仁 , 蔽贤植党” , ”不喜东林” 。十三年四月 , 有托名为徐怀丹者作《复社十大罪檄》 , 诬二张倡复社 , ”下乱群情 , 上摇国是” 。檄中所捏十罪为:僭拟天王、妄称先圣、煽聚朋党、妨贤树权、招集匪人、伤风败俗、谤讪横议、污坏品行、窃位失节、召寇致灾 。其实所加十罪 , 除三、四两款恰恰说明复社声气之广、威望之重外 , 其余无一事有真凭实据 , 有的是望文生义 , 有的是捏词诋毁 , 有的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 有的则纯属怪诞不经、无稽之谈 , 可谓”欲加之罪 , 何患无词” 。同月 , 黄道周被捕下狱 。张溥历来以文章气谊为重 , 与朋友周笃 , 闻友患难如身受 , 遂与陈子龙等急议谋解 , 愿”倾身家图之” , 以事未成而深感愧对道周先生 。六月 , 素恶复社之温体仁党、内阁首辅薛国观因招权纳贿诸事被罢回籍 , 不久 , 诏逮入都 , 赐死 。最高统治集团斗争形势的变化转而对复社有利 , 也可以说是复社倒薛的胜利 。
崇祯十四年二月 , 诏起周延儒 , 复为首辅 。延儒 , 溥座主也 。原来里居时 , 颇从东林游 。既陷钱谦益 , 遂仇东林 。但他与温体仁又有尖锐矛盾 。及主会试 , 所取士如张溥等又皆东林 。比至失势被罢回家 , 而温体仁辈益横 , 张溥的朋友一时皆得罪 。溥甚忧之 , 说延儒曰:”公若再相 , 易前辙 , 可重得贤声 。”延儒以为然 。这次 , ”其获再相 , 溥有力焉” 。实际上完全是张溥为其奔走效力、利用复社倒薛(国观)的结果 , 也是延儒与张溥等人互相利用的结果 。因此 , 延儒被召复起 , ”溥等以数事要之 。延儒慨然曰:’吾当锐意行之 , 以谢诸公 。’既入朝 , 悉反体仁辈弊政” , 多用复社之人 , 朝政一新 。”此皆溥之力也” , 是张溥在”遥执朝政”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的产物 。
政党之魁
张溥不但在政治上以天下为己任 , 有兼包并蓄的组织才能 , 成为”在野政党之魁杰” 。同时 , 在文学上也很有成就 。陈子龙称其所刊之《七录斋诗文合集》曰;”今观天如之书 , 正不掩文 , 逸不逾道 , 彬彬乎释争午之论 , 取则当世 , 不其然乎?待其命志良不虚者 , 要亦乘时鼓运之事也 。”崇祯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 , 张溥与张采重订共读之约 , 以冀再展宏图 , 不幸 , 病根已深而不可治 , 五月初八日(6月15日)卒于家 。时年四十岁 , ”千里内外皆会哭” , 私谥曰”仁学先生” 。
“十年著作千秋秘 , 一代文章百世师” 。张溥才华出众 , 思想敏捷 , 著作繁富 , 涉猎经、史、文学各个方面 。他死后 , 御史刘熙祚、礼科给事中姜采等交章言溥”砥行博闻 , 所纂述经史 , 有功圣学 , 宜取备乙夜观” 。周延儒亦大力荐之 。崇祯皇帝遂于十五年八月 , 下诏征集张溥所著之书 。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 。现存的有:《诗经注疏大全合纂》、《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五种纪事本末》、《宋史论》、《元史论》、《历代史论》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