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清平调创作背景及赏析 李白清平调诗歌类别是什么( 二 )


据说,当时作者三首诗,用的是金花笺,相当奢侈 。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可定的也领会皇帝的意图了 。
他创作者三首诗的时候,很有心机,他把木芍药(即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意在表达花即是杨贵妃,杨贵妃即是花,把人面花色融为一体,意在表达同受唐玄宗的恩泽和宠爱,既取悦了李隆基,又夸赞了杨玉环,一石二鸟 。
李白用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玉环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
可以想象,杨玉环当时穿的非常单薄,而且单薄的衣衫下,罩着匀称丰满的身体 。某物若隐若现,高高耸立,让人春心荡漾,是让人看了就想与之交往的那种类型 。无论哪个男人见了,都会心动,估计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都动了歪心 。
阿弥陀佛,千万不要想入菲菲,菲菲不乐意 。
李白在诗中用了一个“想”字,就把人带入了境界 。可以说看到想,就由云而想到衣裳,见到花就由人而想到容貌 。当然,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就给人以花团锦簇的美妙感觉,实在是用笔独到 。
紧接着,李白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 。可以想象的到,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妖艳,而这个露水又是谁呢?
是唐明皇?还是李白想要变成点染杨玉环的露水?
不好说,李白也有七情六欲,他也是个男人 。
当李白写第二首的时候,就抬高笔调了 。
他借用《高唐赋》和《神女赋》的典故,以巫山神女和楚王的故事,把牡丹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赶不上当前的花容和人面 。
再往下来,是汉成帝和赵飞燕的故事 。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去见汉成帝,尚且还得倚仗新画的妆,哪里比得上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贵妃,她根本不须胭脂水粉,素颜出镜,都是人间角色 。
这马屁拍的实在六六六 。
没办法,皇帝招来李白,目的就是歌颂杨玉环的美貌,既然来都来了,调子不高不行,歌颂(马屁)不响交不了差 。
李白写到最后一首的时候,就直言表达,君王有像牡丹一样的美丽的女人陪着,无忧无虑的,实在是爽 。
李白的这三首诗虽然说是唱词,但语句浓艳,字词流葩,最突出的是他将牡丹花与杨玉环交融在一起,把人和物糅合到在一起,言在此,而意在彼,展现了杨玉环清秀绝俗、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容貌 。
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后来,唐明皇李隆基看完,大加赞赏 。
所以,从这一点看,《妖猫传》里用了这两首诗,绝对是独具匠心 。先是有绝色美人为君王解除烦恼,后来因为李隆基在马嵬兵变失去美人,而没人解闷,唐明皇李隆基心中的短恨也逐渐变成了长恨 。
所以,李白《清平调》里的把杨玉环的美貌捧上了天,才有白居易《长恨歌》的长恨不已 。不仅唐明皇李隆基心中恨,李白心中有恨,白居易的心中也有恨 。
为啥呢?
因为杨玉环虽然是唐明皇李隆基的贵妃,但李白已把杨玉环党做自己的梦中情人,白居易也是也罢杨玉环当成了自己的梦中情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