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乡贤回村,领跑村庄文明( 二 )


前几年我在统战部帮助撰写志书,翻阅了大批滕州市历史资料,阅读了清末民国滕州著名的家族优秀人的历史,得出一个体会就是: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可以改变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可以改变一方社会 。过去在农村出去考上学当了官做生意的发了财,总是回家乡修路建桥办教育,干善事留名声,现在有点出息有点才能城市跑 。为此我撰写了《清末民国时期的滕县八大家》 。国家地方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建设美丽乡村,但是最担心的是会不会使农村变成绣花的枕头 。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清水源头来 。农村文明需要长期去抓,农村要留住人,留住文化,要制订落户、户籍、奖励等优惠政策,鼓励有文化有素质有教养的人才到农村去,更需要大批的乡贤在农村扎根,树立族长人头的威信,去影响感化教化一代代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