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助听器试听效果好,回家后感觉变差了呢
某些耳聋患者,既不能利用药物,又不能通过手术使听功能恢复,可以利用一种工具,像眼镜弥补视力缺陷一样来弥补丧失的听觉,达到复聪的目的,这样的工具便是助听器。人耳正常状态下是一直在接受外界声音的刺激,大脑对这些声音做出分析反应,既锻炼了听力也锻炼了大脑。一旦有听损之后耳朵及大脑就缺少声音刺激不利于身体健康。助听器能弥补声音的缺失,长时间佩戴能有效刺激听神经。
【为什么助听器试听效果好,回家后感觉变差了呢】为什么助听器试听效果好,回家后感觉变差了呢?
不少听损朋友反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戴上助听器在验配中心听得效果很好,可是回去用了一段时间,怎么效果变差了?事实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一 一解析下。在详细分析原因之前,我们也必须正面说明一下,并不是所有人回去以后效果都会变差!事实上,大部分效果都是好的,只能说因人而异。
主要是在验配中心试听时,环境比较安静,交流的语速也不快,而且讲话的内容一般也比较简单熟悉,聆听时的注意力也很集中。回到生活中,你的聆听环境不可能和验配中心里这么好,周围肯定有环境声以及其他的言语竞争声。你的注意力也不是完全集中在聆听上。同时讲话的内容和口音都有可能是你不熟悉的,这些都会使你聆听难度加大。
1、聆听环境变化,助听效果与聆听环境有很大关系。
相较于验配中心的聆听环境,家里或户外可能空间较大、噪音较多,听力正常者都能感到明显不同,对于弱听人士来说,助听效果肯定是会打一些折扣的。
解决方案:
(1)助听器的佩戴效果可能不是立竿见影和一成不变的,弱听人士需要一个适应期:
先安静、简单的聆听环境,再嘈杂、复杂的聆听环境;先短时间佩戴,再长时间佩戴;先较少增益,再较多增益……循序渐进,方能适应助听器。
(2)、此外,助听器的验配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从验配中心调一次后就不用调的。
弱听人士回去后,随着聆听环境的改变,建议记录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聆听困难,包括各种声音的强度大小和音质情况,例如风噪声太大,户外噪声太吵,女儿说话声太尖,儿子说话声太粗。
待到下次回访时,验配师可以根据这些描述,进行对症调试。
多次回访调试即可慢慢解决弱听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聆听困难。
2、误操作机身按钮,这绝对是相当常见的情况。
助听器小巧精细,机身上一般都有些供弱听人士调节的按钮。
对于初次使用助听器的人士,尤其是老年人,验配师在教导其使用助听器后,可能回家后由于没记牢按键的功能,按错或不小心碰到,以至于切换到了错误的聆听模式。
解决方案:
不得不说,助听器机身上的按钮给弱听人士带来更多自主、个性选择,但碰到上面的“错误”确实影响聆听效果。
(1)、建议弱听人士在碰到这类情况时,联系验配师,详细了解按钮的操作方式,或查看助听器使用说明书,以便及时纠正错误,改善助听体验。
(2)、当然,对于那些手脚不便、记忆力较差的老人,建议验配师可关闭按钮的功能,以免弱听人士调“坏了”。
3、进声口、出声口等堵塞
助听器从收集声音、传导声音,最后到传出声音,中间需要经过许多“通道”,任何一个“通道”受阻都会影响聆听效果。
例如,助听器的麦克风口、导声管、出声口等处,由于耳垢、污渍、水等堵塞,而导致声音轻、无声、音质差等不良体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