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古诗赏析 李清照夏日绝句( 二 )


项羽把二十八人分为四队同时突击 。汉将杨喜迎面而上,项羽一声厉吼,人马竟退出数里 。这次突围项羽杀敌百人,斩三将,败两将,吓退一将 。突出重围时,仅损失两骑 。
乌江岸边,乌江亭长准备了一只小船,请项羽速速渡江,并对他说:江东方圆数千里,百姓数十万,大王回江东养精蓄锐,再图宏业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这时,项羽才知道西楚并没有失陷,所谓的“四面楚歌”只不过是汉军的攻心术 。西楚霸王的英雄之气再次升腾 。他悲壮地回答道:苍天欲亡我,我为何还要渡江呢?当年,我率八千子弟渡江西下,至今无一人生还,今日纵江东父老尊我为王,我怎有脸面再面对他们 。
汉军又围将上来 。项羽把心爱的乌骓赠予乌江亭长,示身边人全部下马,以剑迎敌 。项羽又连斩数十人,身上负伤十余处 。这时霸王已再无一兵一卒,汉军将他重重包围 。
这时,项羽看见曾经的部下吕马童,他大笑着对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故人吗?今刘邦悬赏千金,封邑万户要我的人头,那我就将着大好人头奉与故人吧!”说完举剑自刎,年仅三十一岁 。项羽死后,蜂拥而上的汉军,为争抢霸王的人头,互相残杀,死伤百人 。
生命的尽头,项羽用一个壮烈的自刎,恣意嘲笑了那些所谓的胜利者 。在成王败寇的历史书写中,项羽虽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他用“不肯过江东”的壮举,用千古不灭的豪情,为后人诠释了两个字——“英雄”!所以,伟大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赫然将项羽列入属于帝王的“本纪”中,太史公视项羽为真英雄 。
不是刻意用典,而是在人格精神和气质上,我们的易安居士与英雄一脉相通,这是正气精神与英雄之气的使然 。
靖康之乱,不但把国家一分为二,而且也把李清照的人生劈为两段 。
1128年,李清照随丈夫赵明诚去金陵任职 。路上,看到山河割裂,想着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李清照发出了“南游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的感慨和愤叹 。在金陵,身为市长兼军区副司令员的赵明诚在叛军政变之时,竟然趁着月色,带着两个随从弃城越墙出逃 。叛乱平定 。赵明诚因为临阵脱逃被革职,于是带着李清照与去江西置业生活 。行至乌江,想起英雄项羽,想起贪生怕死的丈夫,想起苟且偷安的朝廷,李易安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悲愤地写下这首《夏日绝句》 。
李清照不以胜败论英雄,钦佩、推崇、褒赞穷途末路的项羽,极富有正能量,又极富有现实意义 。直指朝廷不思进取,不思抵抗的懦弱行径,展现了深深的爱国情怀 。
李清照的豪放风格到这里这首诗赏析也结束,借此来谈谈李清照诗词的豪放风格 。其实我们也大概清楚,李清照词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期的幸福生活,词风清新明丽,大胆率真;晚年孤苦伶仃,情感基调伤怀,又不失豪气,《夏日绝句》就是最好的体现 。
其实李清照锋芒毕露,大胆解释宋朝的腐败懦弱不止这一篇,比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以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揭露王朝的腐朽,痛批统治者 。再比如《咏史》“两汉本相继 ,新市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以王莽篡汉的历史,继而突出嵇康的刚正不阿,也是借古喻今 。还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大气磅礴,想象丰富,意境开阔,这哪里是婉约派,豪放如斯 。再比如《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用典故八咏楼、十四州,歌颂沈约和贯休的精神气骨,同样借着讽刺南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