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讲讲王洛宾和三毛的故事吗?( 二 )


三毛的心中充满了感动,这是荷西去世之后,三毛第一次如此敞开心扉 。这次见面,她真的为他倾倒了,这里边包含了太多的情愫,甚至连三毛自己都说不清,她只是觉得自己与这位老人心是相连的 。
两天后,三毛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王洛宾,可她的心却留在了大漠,留在了天山,留在了王洛宾那里 。回到台湾之后,三毛立即提笔给王洛宾写信,信中满是三毛炽热的情感 。
永隔一江水
仅仅两三天的相处,就把真心交付,这很三毛!但面对这样一份感情,王洛宾却犹豫了 。一辈子写了那么多情歌的王洛宾,又怎能不知道三毛信中表达的意思?可王洛宾此时已年近八旬,我想如果他再年前二十岁,必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接受这份爱恋 。可他没有这个机会了,时光老去,不会再来 。
“君生我已老”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啊,再美好的灵魂契合,也不可能完全不顾世俗吧 。况且,三毛曾经历过如此多的苦痛,倘和他一起,几年后,不就又是新一轮的生死别离么,这个善良美好的姑娘,不应该有这种结局,她在尘世,理应有更好的归宿 。王洛宾这样想着,忍痛提笔为三毛写了回信 。
王洛宾不仅写信婉拒了她,还故意延缓书信往来 。可一往情深的三毛毫不顾忌,两人都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情感波折,三毛又岂能不知王洛宾的心中所想?感情嘛,就要有一个人主动一些,三毛从来都不是畏手畏脚的人 。
第一次见到王洛宾的五个月后,借着为电影《滚滚红尘》修改剧本的机会,三毛来到了北京 。这一次来大陆,三毛带来了自己的生活物品,她打算在大陆多待一些时间,原因嘛,自然是为了更加接近王洛宾 。完成编辑工作之后,三毛匆匆赶往乌鲁木齐 。
这一次,三毛彻底抛开世俗的眼光,大摇大摆地住进了王洛宾家中 。她穿着他喜欢的衣服,为他洗衣、做饭、唱歌、游玩,他时刻陪伴着她 。如果没有年龄的限制,他们真的很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啊 。
即便如此,王洛宾依旧没能放掉世俗的眼光,他心中的顾虑太多了,这些世俗的东西,击碎了他的勇气 。
三毛看出了王洛宾的犹豫纠结,人世间再没有比一番真情被生生拒绝更让人痛心的了 。半个月后,来时义无反顾、满怀期盼的三毛也开始有了撤退的心思 。王洛宾始终是和她不完全一样的凡尘,他心里有管顾……
爱,真爱,从来都是不管不顾的,这点三毛清楚,王洛宾也清楚 。说到底,王洛宾对于三毛,终究离爱还差一点点 。这一点点,就是三毛和王洛宾此时的距离,这也是尘世间所有并不真心相爱情侣之间的距离 。这一点点,不能再由作为一个女人的三毛去够了,她也够不着 。
三毛是通透的,对于感情,她从来深情却不痴缠 。于是,三毛拖着她的旅行箱,离开了乌鲁木齐,离开了王洛宾 。临行前,她的心情如手中的皮箱一样沉重 。来时,因为揣着一颗热心,她是何等轻巧,如今归时,哎!可叹,荷西走后唯一的一次心动,就这样被无情扑灭 。
1991年,在离开王洛宾之后不久,她在医院用丝袜吊颈的方式,自杀身亡 。
流浪与橄榄树
三毛死了,不,她是去流浪了 。正如她笔下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心,无处栖息,灵魂,无处安放 。于是,只能流浪,注定流浪 。
三毛去流浪后,王洛宾在家中为她设了一个小小的灵堂,那是三毛生活过的屋子,如今物是人不在,个中滋味,只有王洛宾才能体会到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