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二 )


主治:小儿痢疾、腹泻。
宜忌:因麦芽有回乳作用,故妇人哺乳期忌用。
出处:《家庭药膳手册》

麦芽山楂茶
组成:炒麦芽10克,炒山植片3克,红糖适量。
【炒麦芽的功效与作用】制法:以上药置杯中,加开水约250毫升,加盖20分钟后代茶温饮。1日2–3剂。
功效:消食化滞。
主治:伤食呕吐,脘腹胀满,嗳腐吞酸,食后即吐,吐出不化宿食,其味酸臭。舌苔白腻,脉滑。
按语:本方适用于饮食失节,食滞停积而致的呕吐。因食积中焦,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中焦气机受阻,胃气上逆,食随气上,故呕吐酸腐,甚至吐出不化宿食。因中焦气机不畅,故脘腹胀满。其治应以消食化滞为主,食消滞化则呕吐自愈,方中炒麦芽消食和中下气。山楂消积散瘀。麦芽偏于消面食之积,山楂善消肉食之积。
出处:《北京卫生职工学院资料》

麦芽神曲砂仁汤
组成:大麦芽、神曲各20克,砂仁6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砂仁后下,取汁去渣。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导滞。适用于食积暖气。

麦芽谷芽牛肚汤
材料:谷芽、麦芽、淮山各50克、陈皮1/4个、八角5克、红枣6个、生姜3片、牛肚一个。
做法:
1、各药材及去核的红枣洗净,稍浸泡;陈皮浸泡后去瓤洗净;牛肚洗净稍滚5分钟,捞起用刀刮去黑衣洗净切片。
2、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3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功效:中药谷芽麦芽煲牛肚汤具健胃益脾、消食化滞之功,兼以健脾的淮山、化气的陈皮同用,既能健脾益气以治其本,又能养胃化滞以治其标,还有温补而不滞下的特点。

麦芽回乳汤
材料:大麦芽100克。
制法:把大麦芽洗净,入锅,加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30分钟,取汁。
用法:每天早、晚分饮。
功效:回乳消胀;对乳房胀痛、乳汁难回有疗效。

麦芽山楂饮
材料: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红糖适量,水600ml。
做法:
1、先将山楂切片与麦芽分别炒焦。
2、取炒麦芽,炒山楂加水1碗,共煎15分钟,取汁,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消食化滞,健脾开胃。
主治:用于伤食(乳)泄泻、厌食、腹胀等症。改善小孩的消化不良及食欲不振。

麦芽回乳茶
材料:麦芽100克。
做法:取生麦芽50克炒熟,与生麦芽50克,同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熬后,泡焖10分钟,倾取清汁,代茶饮。
功效:消食和中回乳。主治哺乳期妇女用于断奶回乳。
禁忌:哺乳妇女忌服。

麦芽山楂炖瘦肉
材料:麦芽5钱,山楂5钱,荷叶2钱,灯心花3朵,瘦肉120克,盐适量。
做法:将瘦肉洗净切块,药材洗净浸泡一下,放入锅中煮熟,调味即成。
功效:有健脾消脂,利尿解毒的功效。

麦芽茵陈茶
材料:大麦芽、茵陈各50克,橘皮25克
制法:上方药量加大15倍,共研为末。每次用60–80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5分钟后,代茶频饮。每日1剂。
功效:疏肝理气,消食退黄,主治急、慢性肝炎后遗症,症见胸闷,腹部痞胀,食欲不振,肝区胀痛,每因情志抑郁而加重等。
宜忌:阴虚火旺证不宜服用。
按语:急、慢性肝炎后遗症所出现的症候群,隶属中医肝郁气滞证范畴。多因肝郁气滞、脾胃运化失健所致,治疗宜疏肝理气、消食健脾。方中大麦芽属消食药,《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生麦芽有疏肝解郁的作用,故宜用生品;配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以荡涤余邪;橘皮性味辛温,行气健脾化痰。全方攻补并进,具有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的恢复,调整全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以理气疏肝为主,如阴虚,证见舌红少苔,口干欲饮,甚或盗汗,消瘦,则不宜应用。理气太过,势必使阴虚症状加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