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村民解决“头等大事”70年 93岁没想过退休( 二 )
不知真是“酒精”起了作用 , 还是幸运 , 方来友一直十分健康 。
----他为村民解决“头等大事”70年 93岁没想过退休//---- //
方来友手持电动剃刀粗推厚发 周悦磊 摄
70年间 , 方来友为村民理发 , 从最初养家糊口的生计 , 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习惯 , 或者 , 也可以称之为“人情事业” 。
在“记工分”的年代里 , 方来友一年能挣3400多分 , 换算成人民币 , 相当于150元左右 。 也正是靠着这笔收入 , 方来友拉扯大了5个子女 , 直到他们成家立业 。
按照工分换算 , 方来友那时为村民理一次发是2分钱 , 而70年过去 , 价格也才“被动”涨到了3元 。
----他为村民解决“头等大事”70年 93岁没想过退休//---- //
方来友手持剃刀细修 周悦磊 摄
“子女都成家了 , 收不收钱都无所谓 , 那些家里比较困难的老人 , 我都不收钱 。 ”方来友笑着说 。
一份事业总有新人替旧人的时候 , 而方来有为何迟迟“不退休”呢?
“有时不是爸爸不退休 , 而是老主顾离不开他们 。 ”三儿子方流成说 。
原来离村庄不远的桐村镇上就有4家发廊 , 但年轻的理发师们看到老人过来都摆手拒绝 。 一是老年人皮肤多褶而脆 , 极易刮破;二是老人身上的脏乱和异味让这些“后生”避而远之 。
于是 , 抱着一份责任心和对老主顾们的情谊 , 93岁的方来友仍旧奔忙 。
----他为村民解决“头等大事”70年 93岁没想过退休//---- //
方来友日常使用的理发包 周悦磊 摄
70年过去 , 方来友骑坏了三辆三轮车 , 用坏了七八把老式插电推剪 , 至于刮脸的“洋剃刀” , 已经迭代无数了 。
在子女的印象里 , 父亲早上出去剃头 , 晚上回来磨刀 , 是童年最深刻的场景 。
“这两年来 , 爸爸精力不比以前了 。 ”方来友回到家中 , 和家人围坐在圆桌旁 。 子女们谈起父亲 , 眼中流露出关爱和怜惜 。
方流文笑着对父亲说 , “爸爸 , 村里老人一个个过背(去世) , 你这个‘剃头匠’要失业喽!”
“我只要走得动路 , 就会一直做下去 , 好事多做 , 总没错 。 ”方来友摆摆手 , 望着门外的马路 , 满意而从容地笑了 。
作者:周禹龙 周悦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