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杼奏响致富路——西藏108岁老人索朗卓玛一家三代人脱贫记( 二 )
次仁宗巴以病残之身让家庭走上富裕 , 联合国世界妇女高峰基金会1997年授予她“妇女对农村生活的创造奖” 。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家庭”……一张张摆放整齐的奖状 , 见证着次仁宗巴的百味人生 , 记录着她的精彩时刻 。
点燃身边的致富激情
每晚的机杼声 , 如同雅鲁藏布江湍急的河水一般响亮 , 不仅敲响索朗卓玛全家的名声 , 还激发了村民们的致富热情 。
索朗卓玛家里 , 4台木质纺织机在墙角排列 , 其中两台由邻居来编织氆氇 。 38岁的达瓦卓嘎 , 来自附近的拉岗村 , 已在这里学艺一年 。
“自己带毛线过来学的话 , 管吃没有工资 , 编织成品后就是自己的 。 不带毛线的话 , 一天工资100元 , 编完后就是师父家的 。 ”她说 。
45岁的卓嘎是次仁宗巴最早的徒弟之一 , 20多年来靠着编织氆氇的手艺驰名乡里 。 她说 , 农闲时自己到其他村里编织卡垫 , 一年收入8000多元 。
多年来 , 次仁宗巴带出了30多名徒弟 , 帮他们靠双手逐渐脱贫致富 。
次仁宗巴常说:“现在我们日子过好了 , 要帮助别人 。 大家都富裕才是小康社会 。 ”
他们全家近年来还为村里捐钱购买书本 , 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 每年冬天还为他们送去亲手做的棉衣 。
索朗卓玛的孙子次仁加措 , 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后 , 争取投资为村里兴建24座蔬菜大棚 , 带领村民开垦89亩荒地种植经济林 , 仅此两项让村民户均增收4万多元 。
如今 , 热果村脱贫成果不断巩固 , 多数家庭有了汽车 。 次仁加措正筹划在村里开设一家“藏家乐” 。 他说 , 在增加就业的同时 , 还能为村里土特产打开销路 。
索朗卓玛听了 , 微笑着点点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