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谈大数据安全:“老三样”已难以应对新态势
光明网讯(采访人员 李政葳)在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 , 由天津市委网信办主办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承办、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大数据安全高峰论坛”在天津举办 。 论坛以“新时代下大数据安全新态势”为主题 。
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陈吉学处长表示提出四点认识:一是加快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二是尽快出台一批数据安全管理国家标准规范 , 更多利用标准引导和规范数据安全工作;三是增强全社会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 , 依法严厉打击数据安全犯罪行为;四是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 , 形成维护数据安全的强大合力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处长刘大山针对下一步大数据安全标准化工作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 一是加强数据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研究和重点标准的研制工作;二是强化标准制定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 , 确保实施质量和效益;三是做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配套 。
安恒信息首席安全官刘志乐表示 , 大数据是企业核心资产 , 是保护的重中之重 , 同时大数据能够为民谋利 。 从而打造一个更安全、更明朗、更健康的网络空间 , 需要网络安全从业企业和政府、科研力量以及社会共同努力 。
期间 , 沈昌祥院士做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与网络安全》的主题报告 。 他表示 , 随着海量数据的进一步集中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信息安全成为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瓶颈 。 大数据信息安全主要集中体现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个人设备、供应链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 。 杀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的传统“老三样”难以应对人为攻击 , 且容易被攻击者利用;找漏洞、打补丁的传统思路不利于整体安全 。
沈昌祥认为 , 要主动为网络信息系统培育免疫能力 , 实施主动免疫可信计算 , 在计算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 , 以密码为基因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 , 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 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