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伐树记赏析 伐树记翻译及原文( 二 )


庄子的咏叹,流露出许多的无奈 。他所着眼的,是生存中的诸多问题,而不是生存价值的问题 。在他的心目中,也许自己就如那桂树、漆树,为了避免“伤夭”,他只能逃避 。庄子虽然乐于去做消遥游,但在今人看来,仍是一种自我封闭 。庄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时刻保持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以庄子的智慧,究竟哪里是他最佳生存的环境?
老子、庄子甚至陶潜,如果他们仅仅如桂树、漆树,只有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才是他们最好的去处 。他们如树终其天年,尚能让人闻到质地的清香 。可是其他如桂树、漆树逃离人们视野的人,虽也可以终其天年,然而就其生存价值而言,与樗树、栎树又有什么两样?
欧阳修作《伐树记》,可谓深谙环境与人之间的道理,他最终也未充分寻求到既能适宜的生存,又能体现价值的生存之路 。在那个时代,客观条件决定之后,这必将是一个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 。
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的时代相比,环境已经迥然不同 。尽管如此,道理没变 。所有感到怀才不遇的人,其悲剧往往在于没有突破环境困惑的作为或者能力 。在现实社会,突破困惑的曙光正在我们的前面 。忽视了这个着力点,就会重蹈古人的覆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