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词牌名及字数格式 词牌名都有哪些格式( 三 )


典故: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 , 人称“卜算子” 。
(B)八声甘州
词牌名 , 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等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 , 后做词牌名 。因上下片八韵 , 故名“八声” 。
代表作品有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南宋·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等 。
(B)拜星月慢
词牌名 , 又名《拜星月》、《拜新月》 。原是唐教坊曲名 , 后作词牌名 。
代表作品有吴文英《拜星月慢·绛雪生凉》等 。
典故:拜新月乃唐代民间妇女之习俗 。李端《拜新月》:“开帘见新月 , 即便下阶拜 。细语不入闻 , 北风吹裙带 。”妇女拜月以寄托美好之祝愿 。
(C)采桑子/丑奴儿
词牌名 , 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 。原唐教坊曲有《采桑》曲 , 后取《采桑子》为词 。唐代无此词牌 , 始于晏殊 。
代表作品有晏殊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等 。
(C)钗头凤
词牌名 , 原名《撷芳词》 , 又名《折红英》、《摘红英》、《惜分钗》等 。
代表作品有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 。
典故: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 , 故名《钗头凤》 。
(C)长相思
词牌名 , 又名《吴山青》、《山渐青》、《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原唐教坊曲名 , 后用为词牌名 。
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等 。
典故: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 , 下言夕别离”一句 , 故名《长相思》 。
(C)采莲令
词牌名 。采莲令为宋代词人柳永创作《采莲令·月华收》的词牌名 , 该词牌名在宋代只有这一首词 。
代表作品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
(C)朝中措
词牌名 , 又名《照江梅》、《芙蓉曲》、《梅月圆》等 。
代表作有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朱敦儒《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等 。
(D)蝶恋花
词牌名 , 本名《鹊踏枝》 , 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原唐教坊曲名 , 后用作词牌 。
代表作有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苏轼《蝶恋花·春景》等 。
典故: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诗句 。
(D)定风波
词牌名 , 又名《卷春空》、《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等 。唐教坊曲名 , 后作词牌名 。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
(D)点绛唇
词牌名 ,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十八香》、《沙头雨》、《寻瑶草》等 。
代表作品有苏轼《点绛唇·红杏飘香》、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等 。
(D)东风第一枝
词牌名 , 又名《琼林第一枝》 , 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
代表作品有纳兰性德《东风第一枝·桃花》等 。
典故:“东风第一枝”指梅花 , 民间有梅为花魁之说 , 东风即春风 , 第一枝为梅花 。唐德宗李适诗云:“东风变梅柳 , 万汇生春光” 。宋朱熹诗云:“今日清江路 , 寒梅第一枝 。”可知调名本义为咏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