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非读报视频 孟非怎么啦( 二 )


1996年8月孟非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专题片《飞向亚特兰大》,该电视片在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
1997年,孟非终于成了一名采访人员 。 但随着高速的成长和工作的压力,他在1998年的春节过后,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的往下掉,有时候拔一下掉一撮,最后他索性剃成了光头 。
2002年,江苏城市频道创办了新闻《南京零距离》,开始招募主持人 。 孟非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凭着一腔热血去面试 。 面试那天孟非平静地讲述了自己多年的打工经历,他胸有成竹地提出自己做“平民化主持人”的新设想,台长决定让他试一试 。 孟非用当时谁都没尝试过的方式播新闻,他即兴发挥把平时的思考和经历变成了幽默 。 谁也没料到,《南京零距离》第一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从此之后,孟非的名字家喻户晓 。
《南京零距离》中有一个环节是“孟非读报”,从选稿到播报内容,孟非全权负责 。 这个环节也为该档节目的收视率提高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 “就说这么多”也成了孟非在节目中的口头禅 。 由于常常针砭时弊,揭发丑恶,孟非也遭到恐吓,可是他不在乎 。
为了这个环节每天1000字的评论,孟非从早上开始就在报刊摊上找各大报纸进行阅读筛选 。 要知道简短的1000字评论,要想达到输出后出彩并得到观众的认可,这背后的输入的内容量是不容忽视的 。
这档节目孟非一干就是9年,写出的评论有270万字之多 。
后来在孟非成名后,报社更以《就说这么多》为题,出版了孟非读报的草稿结集 。
~ 4 ~
非诚勿扰
2010年《非诚勿扰》一经播出,收视率在全国同时间段获得第一名,孟非也从次转型担当“月老”,他的主持风格大受欢迎,被评为史上最睿智的月老 。
有人觉得孟非的出名,是因为《非诚勿扰》,然而如果没有在《南京零距离》里的出色表现,孟非也不会走上《非诚勿扰》的舞台 。
在新闻节目里奋战的9年里,孟非只请过1天假,9年没有用过提词器 。 正是因为在新闻节目中别人不敢说的他敢说,因为这份魄力和付出,才成就了他的主持事业,也因为前面的铺垫,孟非才有资格进入新打造的节目《非诚勿扰》去主持 。
在《非诚勿扰》中的每次出镜,孟非都是一身大方得体的西装打扮,没有过多的装饰 。 外形上简单利落 。 这样的着装风格,不博眼球、也没有华丽的修饰,又不失端庄,让《非诚勿扰》的整体定位区别于其他花俏的娱乐节目,孟非更是以他特有的底蕴积累、爆发出的主持风格,拉近了和嘉宾、观众之间的距离 。
孟非在主持的过程中,经常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及时化解男女嘉宾的尴尬,并将话题引入正规的流程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 同时,他还惯用一种自嘲、贬低自己的方式,来活跃现场氛围,缓解嘉宾们的紧张情绪 。 比如有一期,男嘉宾上台后紧张的有些磕巴,这时本应在一旁等男嘉宾自我介绍完再上场的孟非,及时赶到台上,说“我赶紧来护驾,陛下,你慢慢说”,通过这样诙谐的调侃缓和尴尬的气氛,同时拉近了与男嘉宾的距离 。
孟非将“月老”的角色诠释的恰到好处,他坎坷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从中培养出的人文情怀,让他能够站在嘉宾的角度平等的沟通交流,时刻顾虑嘉宾的感受,并适时的把话语权和决定权归还给嘉宾以突出嘉宾的主体地位,节目中他不会自作主张,更不会喧宾夺主,而是充分的了解和尊重嘉宾意见,节目中,他会询问嘉宾“我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吧?”,并且在节目过程中会侧身看着男嘉宾与他交谈,让两方出于一种平等自然的交谈环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