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摄影师!这些都是闪光摄影绕不过的“基本功”(赶快收藏)( 二 )
平方反比定律
“平方反比定律”是我们必须要搞懂的光线强度规律 。 虽然看起来高大上 , 听上去难理解 , 但一句话概括 , 就是距离越远 , 光线越弱 ,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 不过 , 我们需要注意光的减弱并非是均匀递减的 , 很明显靠近光源部分的光强度减弱速度很快 , 反而相对远离光源的位置光强度变化不明显 , 这是因为光线的衰减程度与距离呈平方反比 。
更通俗的理解是 , 光源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减半 , 光线的照度会提高4倍 。 反之 , 当光源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一倍 , 那么当前照度仅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 由此 , 我们可以知道距离增加3倍 , 照度为原来的1/9 , 距离4倍 , 照度为原来的1/16 , 以此类推 。
在实际的拍摄中 , 如果被摄体距闪光灯2米 , 要实现所需曝光的输出功率为1/1(全功率) , 那么我们将闪光灯移至距被摄体1米处 , 仅需1/4的闪光功率即可实现相同的曝光 。
聊一聊如何控制闪光的光质
我们学习摄影 , 一定要懂得“见光思影” , “影”能展现光线的许多细节 , 不仅仅是方向 , 还可以通过“影”分析光质 。
光与影的明暗分界线直接地反应了光线的软硬 , 反差越大 , 分界越明显的光越硬 , 反之越软 。 通过上图 , 我们可以看到柔光和硬光的区别 。 不同光质能够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 以应对不同的拍摄需求 。
硬光能够增强主体的视觉深度 , 以高对比度营造强烈的画面氛围 , 为照片增添了前卫硬朗的视觉效果 , 给人以棱角分明的感受 , 同时也强化了主体的纹理与质感 。
软光比硬光更符合人类的视觉审美 。 通常看起来更自然柔和 。 能让人物的肤质看上去更加平滑 , 减少瑕疵带来的影响 。 所以广泛采用柔光拍摄人物和时尚美妆、美食等 。
如何改变光质?
概括一句话:光源相对被摄物的面积大小决定了光质的软硬 , 相对面积越大 , 光线越柔和 , 相对面积越小 , 光线越硬 。
科学家告诉我们 , 太阳很大 。 但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使它的相对大小变得很小 , 因此晴朗天气 , 太阳发出的光是硬光 。 阴天的时候你会发现阴影的边缘是很柔和的 。 事实上 , 当阳光穿过云层时 , 光线的散射使云层取代了太阳 , 因此光源实际上变成了相对较大的云 。
这样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添加各种闪光附件如柔光罩、柔光伞或跳闪装置 , 光线的照度会变弱 , 因为相对面积会变大 , 从点光源照射变成了面光源 。
聊一聊光位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
确切地说 , 光线的方向决定阴影的形状、纹理和深度 。 图片上阴影的位置和宽度取决于光源的角度 。 为便于理解 , 下文中我们将简单地分析 , 当光线围绕主体变化时 , 我们在取景器中所看到的光影效果 。
顺光:光的角度与机位呈0度 。 通常
, 主体朝向光源 , 摄影师(相机位置)背对着光源 , 或者光源位于摄影师与主体之间 。
前部光线能均匀地照射主体 , 减小可见阴影 , 减弱纹理等细节 。 主题明快 , 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 , 这也是为什么在时尚美妆主题的拍摄中受到欢迎的原因 。 但由于不能在场景中加入阴影 , 因此缺乏对比和明暗变化 , 导致主体立体感差 。
前侧光:光与机位为45度角 。 一般说来 , 光源位于主体的斜侧方 , 这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光位 。
前侧光更符合人们对自然光的视觉习惯 。 能创造鲜明的明暗变化 , 表现主体的细节和纹理 , 以二维的艺术形式展现深度与体积 。 在人物题材的拍摄中 , 更能凸显面部的立体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