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石家庄市区的考古大发现,年代距今5500年,出土1700件文物

1980年石家庄市区的考古大发现,年代距今5500年,出土1700件文物

----1980年石家庄市区的考古大发现 , 年代距今5500年 , 出土1700件文物//----

1980年石家庄市区的考古大发现,年代距今5500年,出土1700件文物

----1980年石家庄市区的考古大发现 , 年代距今5500年 , 出土1700件文物//----

1980年石家庄市区的考古大发现,年代距今5500年,出土1700件文物

----1980年石家庄市区的考古大发现 , 年代距今5500年 , 出土1700件文物//----


"multi_version":false前面我们谈到了石家庄市区最早的人类文明遗迹 , 今天我们来说石家庄长安区一处震惊考古界的大发现 。 \r\n

\r\n地处石家庄长安区的南杨庄(原属于正定县 , 2000年划归石家庄市区管辖)曾有一片高六七米、面积两三万平方米的土岗 。 建国初年有人曾在这里采集到一些陶片 , 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 到后来 , 居民来此取土 , 土岗面积逐渐缩小 , 一些文化层和文物也暴露出来 。 继而 , 河北省考古部门工作人员迅速赶往这里进行大规模的考古挖掘 , 时间是公元1980年的7月 。 \r\n

\r\n经过大规模的考古挖掘 , 共出土各类文物1700多件 。 土岗中掩埋的是大约5500年前的一处大规模人类生活聚集区 。 根据出土的陶器、石磨盘、骨器、蚌器以及碳化的农作物 , 考古人员大致还原出了生活在6000年前的古人类的生活形态 。 \r\n

\r\n当时 , 濒临河滩的卧龙岗一带食物丰沛 , 还有可以垦殖的土地 。 人们在此定居烧制陶器 , 建立房屋还进行谷物种植和狩猎 。 较大规模的陶窑和有抽象花纹的陶器说明了本地手工制陶业的发达 , 原始人类已经有较高的审美水平 。 而出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则说明了当时的谷物粮食加工状况 。 \r\n

\r\n最令人称道的是 , 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三片原始的釉瓷片和陶制蚕蛹 。 瓷片呈酱褐色 , 胎质细腻硬度大 , 跟当时流行的陶片有明显区别 。 根据炭14进行的年代测定 , 这些文物的年代区间为5400±70年 。 这说明 , 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陶瓷烧制技术 。 陶制蚕蛹则说明当时已经有蚕桑养殖 。 这就将中国的制瓷和蚕桑历史向前推进了近一千年 。 \r\n这两组遗物可算是现在最早发现的原始瓷片实物和反映中国蚕桑业的实物物品 。 以震惊考古界 , 让中国手工业历史书写新的一笔来形容石家庄南杨庄的考古挖掘并不为过 。 \r\n

\r\n南杨庄的大致位置\r\n如果说距今近七千年的白佛口文化遗址是石家庄市区范围内最早的人类文明聚落 , 那出土物品更丰富、有多项重大考古发现的南杨庄文化遗址则让石家庄地域范围内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更加丰富多彩 。 \r\n试想一下 , 近5500年前 , 我们的先祖在华北平原上劳作繁衍 , 数千年后这片土地上已经崛起一座新兴都市 。 这种神奇般的变化估计是我们的先人始料未及的吧!\r\n

\r\n注:南杨庄考古挖掘有1980年7月和1981年4月两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