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论文,项目管理经典案例20篇( 二 )


鲁布革工程经验
从项目的实施方式上 , 日本大成公司采取了与当时我国项目建设完全不同的项目组织建设模式 , 实际上就是今天被人们熟知的“项目管理” 。
这些主要体现在:
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 , 总包与分包管理相结合;
大成公司从对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提出投标意向之后 , 立即着手选配工程项目领导班子 , 他们首先指定了所长泽田担任项目经理(日本人叫所长) , 由泽田根据工程项目的工作划分和实际需要 , 向各职能部门提出所需要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比例、时间、条件 , 各职能部门推荐备选人名单 , 磋商后 , 初选的人员集中培训两个月 , 考试合格者选聘为工程项目领导班子的成员 , 统交泽田安排作为管理层 。 大成公司采用施工总承包制 , 在现场日本的管理及技术人员仅30人左右 , 雇用我国的公司分包 , 而作业层则主要从中国水电十四局雇用 。
项目矩阵制组织与资源动态配置;
鲁布革大成事务所与本部海外部的组织关系是矩阵式的 , 在横向 , 大成事务所的班子的所有成员在鲁布革项目中统归泽田领导;在纵向 , 每个人还要以原所在部门为后盾 , 服从原部门领导的业务指导和调遣 , 比如机长宫晃 , 他在鲁布革工程中 , 作为泽田的左膀右臂之一 , 负责本工程项目的所有施工设备的选型配套 , 使用管理、保养维修 , 以确保施工需要和尽量节省设备费用 , 对泽田负完全责任 。 在纵向 , 他要随时保持和原本部职能部门的密切联系 , 以取得本部的指导和支持 。 当重大设备部件损坏 , 现场不能修复时 , 他要及时以电报或电传与本部联系 , 由本部负责尽快组织采购设备并运往现场 , 或请设备制造厂家迅速派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修理和指导 。 工程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协调配合十分默契 。 比如工程项目隧洞开挖高峰时 , 人手不够 , 总部立即增派有关专业人员到现场 。 当开挖高峰过后 , 到混凝土补砌阶段 , 总部立即将多余人员抽回 , 调往其他工程项目 。 这样 , 横纵向的密切配合 , 既保证项目的急需 , 又提高了人员的效率 , 显示矩阵制高效的优势 。
科学管理与关键线路控制方法;
大成公司采用网络进度计划控制项目进展 , 并根据项目最终效益制定独到的奖励制度 , 将奖励与关键线路结合;若工程在关键线路部分 , 完成形象进度越快奖金越高 , 若在非关键线路部分的非关键工作 , 到适当时候干得快奖金反而要降低 , 就是说非关键工作进度快了对整个工程没有什么效益;科学管理还体现在施工设备管理上 , 为了降低成本 , 他们不备用机械设备 , 而是多备用机械配件 , 机械出现故障 , 将配件换上立即运转 , 机械修理在现场进行 , 而不是将整个机械运到修理厂去修理 。 而且机械设备不是由专门司机开着上下班 , 司机坐着班车上下班 , 做到机械设备不离场 , 使其充分发挥效率 。
日本公司通过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结合 , 进行方案优化 。 比如引水隧道开挖 , 当时国内一般是采用马蹄形开挖 , 直径8米的洞 , 下面至少要挖平7米直径宽 , 以便于汽车的进出 , 主要是为了解决汽车出渣问题 。 日本大成公司通过优化施工方案 , 改变了施工图设计出来的马蹄形断面开挖 , 采用圆形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方法 , 计算下来 , 日本公司要比我们传统的方式少挖6万立方米 , 同时就减少了6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回填量 。 圆形开挖的出渣方法是:保留底部1.4米先不挖 , 最为垫道 , 然后利用反铲一段段铲出来 。 除深圳生活网此之外 , 日本公公司改变了汽车在隧道内掉头的做法 , 先前是每200米搞个4米20米的扩大洞 , 汽车可调头;日本公司采用在路上安装个转向盘 , 汽车开上去50秒就可实现掉头 , 仅此一招就免去了38个扩大洞 , 减少5万立方米开挖量和混凝土回填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