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王昌龄拼音版 送柴侍御王昌龄三四句赏析( 二 )


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的冬天 , 王昌龄打算出门长长见识 , 寻找一条上升的道路 。 起初他上山学过道 , 后来他跑到边塞从过军 。 因此 , 我们如今才能看到他创作的那些边塞军旅诗 。

送柴侍御王昌龄拼音版 送柴侍御王昌龄三四句赏析

文章插图


但是 , 从军也很难升职 。 他在混迹军营一段时间后 , 发现自己还是更加擅长写诗词文章 , 于是二十六岁的他才转回长安参加科考 。 结果“未能及第” , 也没有取得当官的资格 。
于是王昌龄又四处出游 , 过着“春烟桑柘林 , 落日隐荒墅”的生活 。 直到三年后(公元727)年 , 二十岁的王日龄考进士及第 , 才在宫中当了一名校书郎 。
王昌龄在长安时曾经结交过不少朋友 , 还曾得到宰相张九龄的赏识 , 可是他的官位一直不高 。 一生中最高的官职只是江宁县丞(八品) , 因此后世的人称他王江宁 。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 使得他在仕途中接连多次遭贬 , 史书上也没有记明 , 只是在他被贬龙标时提到他“不矜细行” 。
但是 , 猜测他应该不会是品格问题 , 否则他不会有那么多朋友 。 倒是有可能因为交友太多 , 品流太杂 , 引起了别人的不满 。
送柴侍御王昌龄拼音版 送柴侍御王昌龄三四句赏析

文章插图


如今的学生知道王昌龄 , 多半是因为他的军旅诗 。 比如 , 《出塞》和《塞下曲·二首》 。 他的传世诗作不多 , 但是品质非常好 。
部分七绝的水平 , 可与李白一较高下 。 但是他生平写得最多的并不是军旅诗 , 而是“送别诗” , 这类诗占了他现在诗歌总量的62% 。
唐代诗评家对王昌龄诗歌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 与他同时代的《河岳英灵集》收录他的诗十六首 , 是所有诗家之最 。 然而与他巨大声名成反比的 , 是他在官场上的地位 , 终其一生最高只当过八品官 。
现在史书中对王昌龄的记录非常稀少 , 只知道他家中十分贫寒 。 从二十一岁起四方流浪的状态 , 以及后面“露投桑林 , 夜隐荒墅”的情况来分析 , 他家中的亲族恐怕不多 。
而他在《芙蓉楼送辛渐》中提到的“亲友” , 恐怕全部都是他在出仕前后 , 在文坛和官场上结识的朋友 。
送柴侍御王昌龄拼音版 送柴侍御王昌龄三四句赏析

文章插图


这就不难理解 , 为什么王昌龄传世的诗篇中绝大部分都是“送别”诗了 。 因为“送别”的次数太多 , 心伤的次数也太多 , 他渐渐就能够接受这种“离别之伤” 。 所以才能反过来安慰朋友 , 不要太伤心 。
结语谁能料到 , 一代“诗家天子” , 却是人间落拓客 。 仕途一生不顺的王昌龄 , 在被贬龙标之后并没有从此变得颓废 。 他仍然对生活抱有极大的期望 , 继续呼朋唤友高调地进行他的诗歌创作 。 本篇所提到的这首《送柴待御》 , 就是在这个时间创作出来的 。
然而 , 就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 , 当王昌龄遇到大赦时 , 却在回乡的途中被一个叫闾丘晓的亳州刺史杀害 。 史书寥寥一笔 , 带过了这位“七绝圣手”的一生 , 连他的死因都没有写明白 。
辛苦过了一辈子 , 王昌龄横死之后只留下181篇传世诗作 。 从此埋骨青山 , 等待千年 , 时刻期盼着与他的异代知音 , 共沐雨云 。
【送柴侍御王昌龄拼音版 送柴侍御王昌龄三四句赏析】以上内容就是关于送柴侍御王昌龄拼音版和送柴侍御王昌龄三四句赏析的全部内容 , 是由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 ,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