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中国印”过时了?曲阜一80后在网上售印章 一天能卖13000单"

"谁说“中国印”过时了?曲阜一80后在网上售印章 一天能卖13000单"


"multi_version":false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宁9月27日讯(记者 孙杰)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印章 , 在古时是一种诚信的凭证 , 虽然现在已不常用 , 但其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却一直在延续 , 印章也成为一种艺术品被喜好的人所收藏 。 在曲阜市鲁城街道林前社区 , 有一家孔府印阁 , 1987年出生的阁主张凯和他的伙伴们 , 从父亲张杰手中接过这门手艺的薪火 , 成为篆刻印章共同的“守艺人” 。 如今 , 孔府印阁的印章在网上有了更广的销售渠道 , 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 , 每天大约接到1.3万个订单 , 快件发往全国各地 , 小小一枚印章真正搞出了新名堂 。

在曲阜的孔府印阁 , 工人们忙着篆刻印章

选石、切割、篆刻……他们基本把印章制作的产业链建全了

26日 , 记者在孔府印阁的展示厅看到 , 这里展示着各种各样的印章 , 有的精致玲珑 , 有的巧夺天工 , 根据原石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 , 印阁里的能工巧匠发挥聪明才智将其打磨得更加精美 。

做成一件印章成品 , 要经过切割、抛光、上蜡、印底篆刻等多道工序 。 孔府印阁篆刻电商基地副总经理刘鹏告诉记者 , 即使是工艺最简单的印章也要经过12道工序的打磨 , 稍复杂的几十道工序不止 , 而这么多道工序 , 只有一道工序是由机器完成 , 其他工序都是依靠手工 。

雕刻完印钮的半成品单独放在一个车间 , 货架上摆放着形态各异的半成品待篆刻印底 。 旁边便是一间篆刻室 , 篆刻非遗传承人孔令佳正在用笔在印底写下字体为小篆的文字 , 待文字设计好之后 , 就要动刀篆刻 。 “我们一方面在汉刻那里传承优秀的技法 , 另一方面拥抱互联网 , 尊崇用户思维 , 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和个人诉求进行定制 。 ”刘鹏说 , 印章这种古老的技艺 , 成了很多人爱不释手的文化用品 。

“我们基本上把整个印章制作的产业链建全了 。 ”刘鹏介绍 , 从原产地选石头 , 然后自主研发设计各种材质、各种价位的印章 , 目前在售的品种就达到了1.6万种之多 , 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 而且 , 在前端 , 他们也准备了许多适合篆刻爱好者练手的廉价印章 , 还有包含教材、固定器、刻刀及印石的成套产品 , 现在很多研学游机构都对这款产品十分感兴趣 , 在网上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爆款” 。

在一件车间里 , 工作人员正忙着给新产品拍照 , 另外一边则是用心设计的设计师 , 用刘鹏的话说 , 这里可是整个孔府印阁的核心部门 , 从产品的阐释到宣发 , 再到淘宝、天猫等网店的装修 , 全靠这些工作人员来完成 。 “酒香也怕巷子深 , 你只有把印章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 才能可能打动更多的消费者 。 ”

每天至少有13000枚印章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孔府印阁成立于1985年 , 由齐鲁篆刻家张杰召集山东曲阜篆刻同好创立 , 张杰任阁主 。 印阁主攻篆刻 , 兼及书画 , 依托儒家文化发源地 , 孔子故里曲阜 , 广纳实力派高手 , 致力于传承发扬传统艺术 。

随着现代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 印阁于2014年成立天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投资5000多万元在曲阜林前社区建立了集原石切割、工艺雕刻、网上销售、印章篆刻、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大众创业基地 , 主要从事篆刻印章加工与销售 , 同时为篆刻工匠提供电商培训 。 此时 , 张凯已经成为新的印阁掌门人 。

“我们有很多的村民去做这个 , 多数都是有家学渊源 , 或者是拜师学艺的 。 应该说在2000年以前 , 从事篆刻这个行业的 , 有差不多200多户 。 ”新世纪的开始是一个时间节点 , 随着景区管理走向规范 , 带着手艺的篆刻师傅们就转移到了门头房 。 可是互联网卖全国的影响力 , 在一个小小的印章专业显现出了专业的力量 , 让很多老师傅望洋兴叹 。

“2007年前后的时候 , 我们发现线上市场这块是一个空白 。 从那个时候我们开始专做线上市场 。 ”刘鹏所说的线上生意 , 就是在网店里销售印章 。 让他也没想到的是 , 景区里备受冷落的印章 , 在网上卖的是风生水起 。 2014年 , 孔府印阁篆刻电商基地成立 。 基地建成后 ,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 , 就是集合起全村的篆刻师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