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家居行业年轻化升级“国货”带来消费新潮

来源:广州日报
家居行业年轻化升级“国货”带来消费新潮
线上大促的数据均呈现“国货正当红”的现象 。 以京东公布的“618”销售数据为例 , 家居产品有超500个国货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00% 。 广东省定制家居协会副秘书长蒙辉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 , 家居类“洋货”在整个行业里占据非常小的份额 , 且局限在一些品类的高端领域 , 消费者已过了盲目追求舶来品的阶段了 , 由于国货产品已达较高水平 , 群体更愿意购买国货 。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谭伟婷
市场
消费群体观念转变 “国潮”赢得巨大空间
电商今年上半年最大的促销战绩家居行业贡献不少 。 从各平台为家居行业所设置的“特别战术”可窥探到当下主要消费群体的动态与偏好 。 业内人士认为 , 这种定点定时“抢客流”的操作 , 实际上就是品牌们为下半年的大促打下的坚实铺垫 。 天猫“618”聚焦本地化策略 , 推出的“靠谱计划”汇集了红星美凯龙等40个家装行业品牌;京东侧重下沉市场居家场景化 , 推出一站式的空间解决方案;抖音与快手也打造精选国潮好物的新势力概念 。 蒙辉告诉采访人员 , 家居家装是房地产下游产业 , 消费者和买房人群高度重合 , 有机构调研中国平均买房年龄约在30岁左右 , “家居家装行业一直都是在和每个时代的年轻消费群体打交道” 。 在蒙辉看来 , 能否把握住年轻主力人群的消费模式与心理 , 是未来行业需要探讨的重要事情 , 今年“国货”的受欢迎算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
【家居|家居行业年轻化升级“国货”带来消费新潮】“国货”代表之一的尚品宅配相关部门负责人向采访人员表示 , 随着时下各类受追捧的国潮品牌层出不穷 , 他们发现 , 若将“国潮跨界”运用于产品底蕴与设计 , 并结合产品本身的功能性来呈现 , 市场反应会特别热烈 。 “实际上‘90后’‘95后’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很高 , 但同时审美标准也高 。 消费者更看重产品最终呈现的整体效果 , 以及是否有更多可选项 , 仅停留于概念的表述是无法真正打动他们的” 。
趋势
“年轻化”战略布局 侧重多元化消费场景
从今年年初开始 , 市场上不少传统的家居头部企业都明显地亮出“年轻化”的招牌 , 从更换代言人到产品设计偏好等都可看出 。 这当中包括有两个重要部分 , 首先是消费场景的多元化 。 对于新兴的年轻消费群体来说 ,“参考前人购买经验”已然不太适用 , 他们更偏好“不从众也不将就”的购买模式 , 不想花费太多时间去考证产品 , 但却要求保持选择与自我审美高度匹配 , 这种消费心理唯有多元化以及场景化的模式 , 才能制作出“对胃菜” 。
其次是售后服务的专业化 。 在传统的消费链当中 , 售后这一部分往往被忽略了 。 土巴兔公关总监李旭青告诉采访人员 , 数据显示 , 2021年使用互联网装修产品及服务的用户同比增长106% , “90后”“00后”逐步成为装修的主力消费人群 , 他们对互联网服务的接受意愿度更高 , 且追求方便舒适的生活 , “虽懒但精”成为这一代装修用户的显著标签 。 “目前我们更集中从用户痛点入手 , 比如推出全新保障体系‘装修保2.0’ , 涵盖了先装修后支付、第三方质检、陪同签约、正品辅材、建工意外险等保障措施 , 对于增加用户售后安全感有积极的作用” 。 在李旭青看来 , 多元的场景是可以围绕“安全感”来形成的 , 年轻人群正需要这些 。
采访人员观察
被互联网“种草”后实力的沉淀很关键
蒙辉表示 , 中国家居绝大部分市场还是由国内企业所占据 , 家居家装品类基本上是以国货为主 , 只不过品牌是不是以“国货”为营销点因企业而异 。 采访人员留意到 , 无论是行业头部还是新兴品牌 , 共有的“动作”是在互联网上全面制造并输出各类花式“种草”内容 , 包括顶流KOL探店、百大UP主家居测评、Vlog小剧场、直播抽锦鲤派优惠等 。 其中也包括跨界的品牌联动 , 目的是共享合作双方的私域流量 。 采访人员认为 , 从形式与诚意来看 , 家居家装行业都很给力 , 但这种营销轰炸过后 , 犹如大浪淘沙 , 最终品牌的硬实力 , 包括产品力与服务力等 , 才是最终留住客户群体的关键 。 毕竟在网络大促巨额交易量面前 , 退单率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参考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