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局者欧瑞博,智能家居行业的破壁人?( 二 )


目前 , 三股力量的发力方向完成了从单品向整体解决方案的过渡 。 两个模式的侧重点不同 , 这也体现了企业发展逻辑的变化 。
起初 , 三股力量都围绕智能家居单品做文章 。 以小米为例 , 生态链中跑出了多个垂直品牌头部企业 , 如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石头科技 。 通过石头科技的产品 , 小米可以抢占用户的清洁场景 。
但是 , 对单一场景的发力 , 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用户来说 , 都只涉及了智能家居中的一个点 。 但无论是厂商讲的故事 , 还是实际体验 , 由单品的“点”汇集成整体的“面”才是智能家居的理想状态 。
行业目前的问题是 , 对“面”的发力时间已经不短 , 海尔早在2015年就开始探索 , 科技企业中的华为、小米 , 以及新势力中的欧瑞博 , 也都在从“点”转向“面” 。 但行业目前的渗透率仍偏低 。 这说明 , 哪怕理论上“面”模式是正确的 , 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 , 需要长期的坚持去试错 。
/ 02 /
欧瑞博入局 , 卷入“三国杀”
2022年 , 智能家居行业又出现了新的变量 , 一些前沿技术被“下放”到行业中 , 引发了新一轮“军备竞赛” 。
在今年7月 , 半导体巨头英飞凌将XENSIV毫米波雷达芯片应用到了智能家居行业中 。 这在业内是首创 , 毫米波雷达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智能家居设备的人体感知能力 。
不过 , 这场游戏的主要角色 , 依然是科技企业、家电巨头、新势力三股力量 。 英飞凌选择了和Aqara绿米合作 , 推出搭载XENSIV毫米波雷达芯片的智能家居人体存在解决方案 。 后者是小米生态链的一员 , 专注智能家居研发 。
还有一个不得不注意的现象是 , 不管是跨界入局的科技企业 , 还是新势力 , 都或多或少地开发了智能家居单品 。
小米和华为自不必说 , 二者早就从手机延伸到了IoT领域 。 作为新势力的欧瑞博 , 也有自己的单品 。
欧瑞博成立于2011年 , 起初做的不是智能家居 , 而是生产和销售电脑诊断卡 。 在这一领域赚到第一桶金(约几百万元)后 , 创始人王雄辉观察到了智能家居行业的需求 。

当时 , 已经有其他企业在做智能家居 , 而欧瑞博的切入点则有别于其他企业 。 王雄辉选择将电源开关作为切入口 , 而其他企业都选择了电工照明 。 王雄辉选的理由是 , 希望选择一款使用率高频次、成本低、用量大的产品 。 2018年 , 欧瑞博又推出了首款超级智能开关MixPad , 此后的发展方向从单品过渡到整体解决方案 。
今年1月 , 欧瑞博又拿到了腾讯、华兴新经济基金等机构的10亿元投资 。 目前 , 欧瑞博已完成了六轮融资 , 正处于上市辅导阶段 。
三股力量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定位:有人致力于做技术赋能者 , 有人想技术、产品红利通吃 。
其中 , 华为是技术赋能者的代表 。 概括来说 , 华为做智能家居的逻辑与它做在智能汽车的逻辑是相似的 , 通过对合作伙伴(家电企业)开放技术能力 , 达成覆盖智能家居行业的目标 。
小米则是通吃的代表 , 生态链企业的单品和小米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 , 构成了小米系智能家居生态 。
美的等家电巨头则兼顾了小米和华为的模式 , 一边与科技企业合作 , 一边推广自己的生态 。
去年10月 , 美的走出了单品到整体方案的过渡 , 推出了自己的智慧家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
欧瑞博则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既做技术赋能者 , 也想吃下渠道红利 。 技术赋能者的体现是公司自研了的“HomeAI OS” , 渠道红利指的是相比华为和小米 , 欧瑞博深度绑定了房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