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鸡兔同笼类应用题应该如何解?有哪些解题技巧分享?( 四 )


方法二:最常用的方法“假设法”
假设法:把两个不同数量假设成相同数量,再找出与假设量之间的差距解决 。
其数量关系:(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在本题中,假设全部是鸡,则有14×2=28条腿,比实际少38-28=10只,一只鸡变成一只兔子腿增加2条,10÷2=5只,所以需要5只鸡变成兔子,即兔子为5只,鸡为14-5=9只 。
或者假设全部是兔子,则有14×4=56条腿,比实际多56-38=18只,一只兔子变成一只鸡腿减少2条,18÷2=9只,所以需要9只鸡9兔子变成鸡,即鸡为9只,兔子为14-9=5只 。
方法三:最酷的方法“金鸡独立法”
老师我用哨子一吹,并喊了一声口令!全体肃立!让每只鸡都一只脚站立着,每只兔都用两只后脚站立着,那么地上的总脚数只是原来的一半,即19只脚 。鸡的脚数与头数相同,而兔的脚数是兔的头数的2倍,因此从19里减去头数14,剩下来的就是兔的头数19-14=5只,鸡有14-5=9只 。
这招金鸡独立法实际上用了如下公式:
脚数和÷2-头数和=兔子数
看完这几种解法,思路有没有清晰很多呢?鸡兔同笼问题是不是很有意思?数学应用题最是和生活相关,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思路,孩子们会发现,应用题原来这么好玩!
以上是深圳精英数学团队为你解答,更多详情请关注头条号:深圳精英数学团队,或者百度搜:深圳奥数李老师,卓越麦斯数学,欢迎转发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