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执帚南山下,半扫愁思半扫尘”两个“半”字妙处何在?( 二 )


半郭半乡村合,半山半水田园 。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
这首《半半歌》句句含“半”,文笔流畅,语言浅显,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量度,这个量度就是“中”,就是“半” 。达不到这个量度就是“不及”,超过这个量度就是“过”,做事做得“不及”或做得太“过”都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时讲究“适度”,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尽可能地做到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名利诱惑时,更要适可而止 。在这一半天一半地之间生活着的人如果能懂得这“半半”的哲理,并能身体力行,那么他就离儒家所说的“中庸”不远了 。
有的“半”字诗用来写景,更是意境幽远,让人爱不释手 。如明代诗人梅鼎祚曾作过一首诗:
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
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 。
全诗虽然仅有四旬二十四个字,诗人却连用八个“半”字,把一幅若隐若现、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春景图描绘得惟妙惟肖 。
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凤半入云 。”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 。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情趣,使读者真切感受到乐曲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 。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呈现出绯红色,诗人通过两种不同色彩的对比,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残阳秋水图 。写残阳照射江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 。“半”字未平分江面,而朦胧的界线似乎又存在于人们的视觉之中,虚幻空灵,迷蒙幽静 。
元代查德卿小令《一半儿·春妆》:“自将杨柳品题人,笑拈花枝比较春,输与海棠三四分 。再偷匀,一半儿胭脂一半儿粉 。”春天,一个姑娘在镜前梳妆 。她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是那样的风姿绰约,自觉比杨柳更婀娜 。她拈起一枝海棠,把自己的脸与它相比,好像海棠花儿更娇艳 。姑娘不禁暗暗较劲,马上拿起胭脂花粉,对着镜儿再次化妆 。这一次定要抹得红是红,白是白,又浓丽,又调匀,不信比不过海棠 。两个“半”字,把姑娘化妆时的几分妩媚、几分娇羞刻画得惟妙惟肖,读来情趣盎然 。
胡紫山《四景》之一:“荷盘减翠菊花黄,枫叶飘红梧干苍 。鸳被不禁昨夜凉 。酿秋光,一半儿西风一半儿霜 。”末句将秋风瑟瑟,风凉霜冷的季节特点写了出来,贴切而自然 。
台湾著名词作家庄奴,一生写了3000多首歌词,其中有不少为经典之作 。有采访人员访问他,询问其创作的甘苦时,庄奴以一首打油诗作了绝妙的回答:“半杯苦茶半支烟,半句歌词写半天,半夜三更两三点,半睡半醒半酝酿 。”四句诗嵌入了八个“半”字,可称为一首难得的“半”字妙诗 。可以用来表示虚指的数量,又可表示朦胧的状态 。
无论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说理,都能唤起读者的想象,让人体会到朦胧含蓄的美感,吟咏“半”字,韵味无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