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冬至的习俗与过法( 三 )


冬至当天早晨 , 大家会相互传梦 , 长辈还会为小辈们“圆梦” , 跟西方圣诞节孩子放袜筒等圣诞老人爬烟囱来送礼物的传说 , 有异曲同工之妙 。冬至节与西方圣诞节虽时间相近 , 但两者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西方人过节喜欢以狂欢来庆祝 , 而我们宁波因独特的农耕文化 , 更倾向于以温馨祥和的方式过节 。
六、冬至老话头
宁波有关冬至的民谚还真不少 。“过了冬(指冬至) , 日长一颗葱”、“吃了冬至面 , 一天长一线”“喝了冬至酒 , 一天长一手 。”意思是说 , 冬至这天白天最短 , 过了冬至日 , 白昼就一天比一天白天长、夜晚渐短 , 道出了冬至日的气象特点 。“冬至有霜 , 年有雪”是说冬至有霜 , 过年就会下雪 。
“冬至多风 , 寒冷年丰”、“冬至前头七日霜 , 明年有米没砻糠 。”“冬至青云从北来 , 定主年丰大发财” , 这是讨口彩 。
“冬至西北风 , 明年燥松松”、“烂冬油菜燥冬麦”指冬季多雨油菜长势好 , 干燥麦子长势好 。“冬至长长节 , 做到除夕歇”意思是:只要你有时间 , 有心去做 , 在这一时段内活计很多 , 什么都可以做 , 做到除夕方可歇息 。
但假如真的从冬至做到除夕 , 那么 , 宁波人又有另外一种说法 , 叫做:“儿孙不还债 , 冬至连除夜 。”宁波话“还债”的意思是不孝顺或没教养 , 此话谓儿孙不孝顺 , 那末只有一年做到头了 。
七、冬至进补
冬至进补在宁波历史悠久 ,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 , 来年无病痛” , 古人认为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 , 是保养、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 , 应讲究“养藏之道” , 适时进补 , 更好地发挥食材、药材的作用 ,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
宁波人冬至进补必服中药 。因此 , 冬至一到 , 中医师、中药铺 , 门庭若市 , 其盛况要到立春为止 。
王诗琅所编的《艋胛岁时记》中有关“补冬”的记载:“有的宰鸡杀鸭炖八珍 , 有的买羊肉和乌枣炖食 , 贫户则以福眼肉(福建产龙眼干)和糯米、糖炊米糕而食 , 俗谓此日食补品 , 于身体特别有益 。”
宁波旧俗 , 冬至正时辰 , 抛掷萝卜至屋瓦上 , 经雨淋日晒成干后 , 收集挂于墙壁之上 , 俗称“冬至萝卜” , 谓是治痢疾的良药 。
【宁波冬至的习俗与过法】随着时代的发展 , 以前冬至日的各种习俗也慢慢消失了 。但作为一种有地方特色的民俗 , 现在的宁波人还是应该了解一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