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考验运营能力
城市更新项目均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交通便捷,如果运营得当定能重新走入市场,若是不当,则会被市场淘汰。上述商业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一般商业运营方在选择老项目改造时,会更倾向5万至8万平方米的项目体量,这样能保证投入与收入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平衡状态。而类似于能量城市这样的小项目改造起来一定会面临招商难度,所以细分业态是一个好的想法,但后期运营十分重要,运营不当会导致竞争力流失。
“创意不等于生意,提前调研也十分重要。”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上官同君指出,“城市更新项目破解硬件改造、面积小等难题,选做运动、艺术方面等细分领域的创意很好,但在决策前务必做好运动商场或艺术商场的落地可行性研究,因为创意不是生意。”
上官同君表示,做商业运营务必要研究客群分析以及消费行为分析,同时,还要做可行性投融资测算,才能综合评判该商业项目究竟是否可行。众所周知,商业单店的起步难度很大,城市更新中旨在补充硬件空白的商业招商,建议以连锁品牌为主,兼顾传统商业和新零售、新经济的结合,这样用专业来运营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各种硬件难题,才会有出路。
“主题化商场是商场未来发展的趋势,如果商场都是同质化的商业类型,是没有前途的。”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指出,“商业项目需要尽可能差异化,尤其是同一区域内的百货、购物中心,需要将定位、主题区别开来。”
不过,赖阳表示,企业在打造主题化上仍然存在很大难度,包括品牌的组合能否被消费者所喜爱、品牌的级别是否为最新潮。而不仅仅是作为代理商去卖随处可见的商品类型。“正如利生体育业绩欠佳,但迪卡侬却做得很好,所以企业做得好坏与主题无关,而是和企业的运营能力、品牌的整合能力等有关。”赖阳举例说。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刘卓澜 实习采访人员 刘俊群/文并摄
【以上内容转自“北京商报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北京商报网站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5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