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影节|展映首次走出北京、嘉年华开设夜场 这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忙上新( 二 )


提升国际影响力
“对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未来十年,要育新机、开新局、展示新形象。”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组委会副主席、秘书长余俊生表示,未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和影视高地建设的大局,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展会平台和产业平台的作用,把它擦得更亮。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也正在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其中在“北京市场”上,不仅首次设置主宾国环节,并邀请东盟作为此次的主宾国,同时还将举办希腊、俄罗斯国家电影周,邀请各国影片、影人参与北影节,以影传声、以影化人,进一步扩大北影节的“朋友圈”,提升国际影响力。
而在“天坛奖”方面,15部入围影片已经出炉,包括12部国外影片和国内影片3部,既有世界重量级导演的最新作品,也有新锐导演的作品,且包含多部第一次亮相的首映影片。此外,“天坛奖”国际评委会成员除了此前已公布的由演员巩俐担任评委会主席外,演员陈坤、导演陈正道、导演雷尼·哈林、导演娜丁·拉巴基、导演乌尔善、演员张颂文也将一起担任评委。
余俊生表示,今后北京国际电影节将围绕提升、促进、服务三个方面进一步发展,“首先将提升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完善评奖体系,逐步增加不同影片类型评价系统,吸引全球最高质量影片参与,引领影片创作方向,并持续开发云上北影节,实现数字化转型等;同时,促进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运用北京集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学术机构,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专项扶持基金助力优秀电影项目和电影新人,逐步建立国际版权交易平台,努力成为东方电影版权交易中心,并邀请全球顶尖电影人、学者、企业家等分享最新创作理念、科技,成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风向标;此外,进一步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多观影机会,带动影院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提升,促进电影衍生品的跨界合作,形成全城观影、全类型观影、全领域消费,服务中国文化的高质量传播,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北京故事传播得更远”。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郑蕊
【以上内容转自“北京商报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北京商报网站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5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