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写好文章?( 三 )


首先对素材对情景要融汇贯通,第二需要投入情感,第三要多次修改斟酌 。
你好,这个问题若要全面回答会很宏大,足可以写几本书,因为写文章是一个十分系统的工作 。但是,所谓“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想,只要用心去写,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 。或许每个人对于写文章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愿意把自己的一些体会奉献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最深切的感悟就是:文间有爱是清欢 。
文间有爱是清欢
歆享文字之美,胜过饕餮一宴 。但写文章之辛苦,亦有如登高望远 。
写文章是极为磨练性情修养的,急性子难以写出好文章 。我每写成一篇文章后,不是急于发表,而是暂时把它放在一边,想一想这篇文章究竟有没有价值,或者跟以前相比有没有提高,满满的是玩味之心 。
搬出我的文字底稿,会惊异于它“同题多稿、同稿多份”的特点 。初稿完成后暂时放到一边,十天半月后再回头慢慢地读,细细地改,一过“改瘾” 。改得脱胎换骨、面目全非的是一稿,挪动个别语序,替换一两个近义词的是一稿,甚至改动几个标点符号的也算一稿 。稿件投入邮筒后,想取出来再改;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与编辑同志在电话里改;即使文章被报刊发表之后,我拿着文章一边看还一边继续用红笔在上面圈圈点点,叹惜着尽管文章见报了但是仍然有不完美之处,叹惜着如果文章里面出现错情,就如同脸上歇了一只令人恶心的苍蝇 。捧着稿子改,就象品啜一杯多年的淳酿,时而拍桌扼腕,时而眯眼咂舌,细细玩味,简直不知餍足,如痴似醉 。实在改不动了,总算掷笔定稿 。同一篇稿子,我往往打印出多份来,枕头底下、卫生间角落、办公桌抽屉,到处都是稿子的栖身之所,以便于我随时随地伸手可及,想改就改—就象粉黛女人随时随地念念不忘的妆扮,不至善至美是绝不肯收起眉笔的 。
一支笔、一摞纸、一面墙 。其实写作也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当窗外丽影成双、长幼扶将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我却与笔墨纸砚为伴 。当我用心等待编辑部寄来稿件使用通知单的时候,却忘记了在远方翘首企盼音信良久的白发娘亲 。让人惊异的是,睡觉一向昏沉的我,却因为文思萦怀,常常能够在半夜三更里爬起来,梳理梦中倏然所得的灵感,甚至为了推敲一个小小的标点 。看新闻时别人都手捧一杯茶,为了拥有更新、更准确的资料信息,我却手拿一支笔,一个本儿……如此种种 。文垅笔耕,就象农民种田,播种的是热汗、是希望,收获的是硕果、是稻香 。
如果没有对咬文嚼字的热爱,写文章就会如同嚼蜡一般苦涩;倘若缺少勤奋学习的精神,“爬格子”就会像攀爬高山那样艰难 。
可以说,每一抹笔尖流韵,都是流淌着的思维在纸上勾勒的一幅幅水墨画;每一个字符,都是思想的舞台上跳着最美芭蕾的精灵;每一篇文章,都是自己百般宠爱的孩子 。时常翻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铅印文字,我仿佛看到另一种精神生活绚丽的焰火 。
当然,“坐冷板凳”写文章也是一件清苦活,每当觉得清苦的时候,我会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常常会想到剧作家莫里哀 。他的作品多是由他自己担任主角,二十多年的辛勤创作,饥饿、劳累、苦恼使他得了严重的肺病,身体十分虚弱 。他去世前,又创作了一部喜剧《心病者》,这部喜剧上演的那天,他不顾妻子劝说,硬是带病演出 。一个患有重病的人,在喜剧中正好扮演一个没病装病的人 。莫里哀全身心投入到剧情中,就在演出快结束时,他突然大笑一声,摔倒在舞台上,溘然长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