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成本太低,是康的新类似事件频发的核心原因 。要遏制这种情况下蔓延,只有用严刑峻法来遏制 。
法律不能杜绝这种现象发生,但法律可以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与发生频率,从而进一步净化市场 。
这些时间,白马股上市公司频繁踩雷,从康美药业、康得新,再到亨通光电、欧菲光等,这些上市公司都是A股市场中曾经的大白马股票 。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白马股上市公司却不断爆发问题,曾经被定义为高成长的经典白马股,如今却沦为了投资雷区 。
事实上,从问题上市公司来看,往往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但对于熟悉财报、数据嗅觉灵敏的专业投资者而言,反而容易识别出其中的问题 。例如,大存大贷、营收与存货增速的严重不匹配、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等 。此外,对于应收账款在上市公司的比重,同样可能会发生些许的瑕疵,即使上市公司多么精明,并如何掩饰财报数据的表现,但终究还是难逃精明投资者的法眼 。
白马股上市公司曾经有着诸多的概念题材,而轻易获得了市场的持续追捧,但当市场恢复了理性,上市公司的亮眼数据逐渐浮出水面时,却需要不断引起投资者的质疑,当舆论压力聚焦到上市公司身上,而上市公司却无力说服投资者,往往投资的雷区也就随之而至了 。
【122亿巨资不翼而飞,老板连夜被抓,怎么看康得新这场闹剧?】康得新的这场闹剧,会让投资者质疑A股上市公司、特别是A股民营上市公司财报的真实性,也会让投资者质疑为A股进行会计、审计的第三方机构的公信力 。
A股的康得新,之前公司股价可是被各路券商力挺,那么问题来了,一个122亿元存款的财务问题,各路券商去公司实地调研了这么多次,为什么都没有发现 。券商对外发布的研究报告,其真实性、专业性、客观性,经此一役,恐怕都要在投资者心里大打折扣 。
同时,康得新大股东和北京银行签订的资金划转协议,此前肯定有迹可查的,但此前对公司进行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都没能发现这个问题 。如果数额偏小,工作上不小心疏漏了尚且情有可原,但现在这可是122亿元的巨资啊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审计人员,都一定会优先调查,弄清楚这笔钱的去向 。
从康得新老板连夜被抓来看,我个人猜测,康得新的这122亿元巨资,大概率是被老板挪作他用了 。
发布的内容怎么不見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