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尔兰独立,是英国走向衰落的标志?( 九 )


在版图成份上 , 英国与日本比较相似 。日本的本土也是几个大的板块组成的 , 比如九州岛、本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 。
1801年 , 英国通过殖民手段吞并了爱尔兰地区 , 由英国国王同时兼任爱尔兰的国王 。不过 , 英国人信奉天主教 , 而爱尔兰人信奉新教 , 所以双方有着不可调和的宗教矛盾 。
在历史上 , 爱尔兰人曾多次起来反抗英国统治 。试图谋求独立 , 但都没有成功 。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 , 号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的殖民地遍布海外 , 拥有世界上四亿多人口 。
太阳从东方升起 , 从西方落下 。无论是升起 , 还是落下 , 日光始终照耀在英帝国的土地上 , 这句话反映了英国全盛时期的国力 。
可是在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 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后来加入)为了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 与德国、意大利、土耳其、奥匈帝国组成的同盟国交战 。
在这场战争中 , 英国伤亡将近两百万人 , 并且欠下了巨额债务 。在一战开始前 , 美国还欠下英国4亿英镑 , 但战争结束后 , 英国反欠美国巨额债务 , 可见一战对英国的削弱 。
战后 , 美国取代英国成了新的世界领袖 。内外交困的英国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 也失去了对殖民地的统治 , 霸权体系开始崩溃 。在这种背景下 , 爱尔兰人的独立运动再次掀起高潮 , 成功独立建国 。
即便爱尔兰不独立 , 英国也逃避不了衰弱!
爱尔兰人是古老的凯尔特民族的后裔 , 不过坐拥大量沃野的爱尔兰人却迟迟没能发展出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很显然 , 在中世纪 , 对于他的两个强大的邻国英格兰和苏格兰眼中 , 爱尔兰就是一块唾手可得的肥肉 , 两国不断以爱尔兰作为角逐的砝码 , 在这片土地上挑起针对对方的战争 。到了英格兰的都铎王朝时期 , 依靠着之前对爱尔兰地区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以及对苏格兰在国力上的压制 , 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正式加冕为了爱尔兰国王 。之后到了1801年 , 在英国的操纵下爱尔兰议会被正式解散 , 爱尔兰也就因此被并入了“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之中 。
爱尔兰与大不列颠或者说英格兰的社会结构有着极大的不同 。首先在宗教上 , 英格兰在亨利八世之后英国国教便已经取代了原本的天主教 , 而在爱尔兰 , 天主教仍然本土的爱尔兰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并且对于爱尔兰人来说 , 英格兰对于这一地区长期的移民政策可谓极不友好 。爱尔兰社会中 , 农业占据了整个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主体 , 但是爱尔兰的土地却大多并不属于他们自己 。英国通过没收爱尔兰贵族土地的方式 , 将大量原本属于爱尔兰人的土地控制在了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的手中 , 这一举措在之后的岁月中极大的激起了爱尔兰人对于英国的反抗 。之后19世纪中叶发生的爱尔兰大饥荒可谓是将英国在爱尔兰的统治威信彻底的摧毁 。
在爱尔兰大饥荒前 , 爱尔兰不大的领土上生活着近八百万的人口 , 由于收到了英国的政策限制 , 爱尔兰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发展极为的迟缓 。在1845年爱尔兰地区有四分之三的土地都是农业用地 , 爱尔兰的农民们依靠为来自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地主们种植谷物来维持自己对土地的掌握 , 而能够为爱尔兰的民众真正提供温饱的 , 则是比起谷物要高产很多的马铃薯 。马铃薯对于爱尔兰人可谓是一种重要的主食 。不过就算马铃薯是如何的高产 , 八百万的人口在在仅仅依靠农业维持的社会中 , 都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压力 。更加重要的是 , 此时这些土地和土地上所生产出的粮食其中很大一部分还要被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地主们抽走 。因此爱尔兰人为了夺回自己的土地而进行的活动从未停歇 , 但是尖镰孢菌进入爱尔兰 , 却让整个爱尔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尖镰孢菌是一种针对马铃薯的疾病 , 在进入爱尔兰之后迅速引发了大面积的马铃薯枯萎症 , 仅仅依赖于马铃薯而勉强维持的爱尔兰社会也因此陷入了灭顶之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