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于丹到陈果为什么感觉很受欢迎的“心灵鸡汤”不太灵了?( 二 )


于丹确有所学 , 万不应该全面否定!我认为就她的见识在学者中也不多见 。至于陈果老师 , 基本是人云亦云 , 多数时候是不知所云 , 但她只要在她现在所学所知的问一个为什么 , 那她也会真明白很多事情 , 算半个可造之材吧!我看在知与不知之间就隔一道面子!
不大赞同这个说法 。
陈果讲课的内容被一些人放到网上挣流量 , 被视作心灵鸡汤 , 是一种误解 。
首先 , 她是课堂内容 , 思政课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矫正三观的课程 , 讲这些是根据课程设计和大纲来的 , 不是自己贩卖 。其次 , 讲课的内容可以直接照本宣科 , 照本宣科的视频没放到网上 , 富有个性的讲课内容是听者觉得好 , 别有新意 , 对人生有启发 , 是作为精品发给大家欣赏 。再次 , 听课对象是大学生 , 都是具有一定文化鉴赏能力的人 , 干巴巴的讲课就又落入俗套 , 又会让他们打瞌睡 。最后 , 她的课在所在学校很受欢迎 , 不是不受欢迎 , 讲课能讲进央视新闻联播的老师不多了 , 说明受到国家正面肯定 , 一个老师能有这份待遇 , 应该是殊荣 。
于丹老师其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学者 , 国学方面有自己不是一般深度的见解 , 也不能认为她就是贩卖心灵鸡汤 , 在一个时期曾对社会有启蒙作用 , 应该肯定 。问题出在社会将其捧得太高 , 再加上有些演讲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 , 难免不露破绽 , 影响了自己声誉 。
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 , 不是不需要心灵鸡汤 , 而是每个人要提高文化鉴别能力 , 能从这两位老师传播的内容里 , 汲取有益 , 去除不足 , 这才能体现品味 , 而不是对于一些文化现象 , 要么捧 , 要么否 , 都是不对的 。
光喝汤不吃肉会营养不良的
于丹之流一味的、变着法的甚至歪曲篡改古籍古文来吹捧歌颂迎合权贵 , 注定只能是瞬间的热闹 , 一旦听众识破了这些吹鼓手的嘴脸 , 它们也就臭了不值钱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被羞辱 , 被人赶下讲台 。
【从于丹到陈果为什么感觉很受欢迎的“心灵鸡汤”不太灵了?】再好的水果也有吃腻的时候 。
再好看的鲜花 , 也有看烦的时候 。
中国的脊梁 , 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 , 也有人看他不顺眼了 。他的一部分文章不是从中学课本里被删除了吗?
其实无所谓 , 一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 , 如果他的一个行为 , 或是他的一篇文章 , 哪怕是一句话 , 对这个社会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 就该知足了 。
哪里有永远不落的太阳呢?
历史会永远记住 , 那些给这个社会带来过正能量的人物 。
过了200年以后 , 我们都在天堂中相见了 , 谁还会计较这些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