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时,船上没有年轻女子,带了一群50岁的老妇人,这是真的吗?( 八 )


郑和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航海这东西还真不是闹着玩的,没有财政支撑还真玩不起 。
比如船队每次出行最少有两万七八余人,这些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船上或者上岸后的异国他乡来解决 。不说别的,单就这些人的穿戴都是一笔大的开销 。海上风吹日晒,衣服本来就容易破损,你总不能让这些船员穿的衣衫褴褛吧?
本来是为大明朝显摆去了,穿的不像话,还不让洋人笑掉大牙 。而要沿途采购衣服和鞋袜,合适不合适不说,有没有这些款式还成问题呢 。总不能让船员穿万国服装吧?总不能让这些船员穿燕尾服打领带吧?再者说了,采购这些服装还要一笔巨大的外汇 。朝廷有些官员要求停止航海,觉得这是烧钱的买卖 。
其实这是郑和的无奈之举 。一些朝廷官员借机花费太大而上书朱棣废止航海,郑和带一船老年妇女就是为了节省资金,让这些妇女为船员洗衣、缝缝补补,干一些针线活 。为何不带年轻妇女呢?不是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吗?
在古代有种风俗,说和妇女同船不吉利,妇女身上“见红”犯煞气 。女人阴气太重,会引起翻船触礁的危险 。而这些50岁的妇女都绝经了,没有了“见红”一说,也就相应的阴气对这些船员阳气没有影响,所以带的都是50岁往上的绝经妇女,长的比较丑的 。
不带年轻的妇女原因还有就是,年轻的长的青春靓丽,船员看到会心旌摇荡,会不安心工作,一心二用就会出差错 。
反正郑和是太监,对女人不感兴趣 。他才不会给这些船员带来福利呢!想想看,航海长年累月漂泊无定,常年不见女人,假如把持不住,船员和年轻妇女有染,在船上如何生孩子?和老年妇女就不用考虑这问题了,这是出于安全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 。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郑和下西洋船上为什么只带50多岁的老妇人,而不带妙龄女子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大家不要想歪啦
50岁的老妇人和妙龄女子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外貌,妙龄女子正值青春,容颜似花,而50多岁老妇人已经年老色衰 。俗话说红颜祸水,不无道理,年轻的女子更容易激起男子的欲望,一方面可能会因贪恋私情,影响下西洋的进度,耽误大事,另外一方面,貌美女子还可能会引发男子集团的内部抢夺矛盾,不利于船上的和平 。
第一,古代女子具有一定得封闭性,不可以过于抛头露面,如果长久的居住在船上,面积较小,男女共处于一个屋檐,对日常的生活会有一定的阻碍 。
第二,古代自古就有行船规定,除客船之外,一般不允许年轻女子乘船,古代造船技术有限,行船有危险,古人认为女子月事带来的血不吉利,会影响行船的安全,而老妇人就有效的避免了这一点 。
郑和下西洋是一个漫长的旅途,船上的水手生活在船上,自然会有许多的生活问题 。吃和衣就是重要的一部分,老妇人生活阅历比较久,她们的生活经验相对年轻女子更加丰富,更可以吃苦,做饭方面也会更有造诣,可以保证船上一干人的营养,老妇人还懂得一些生活方面经常遇到的小疾病,可以有效的解决一些突发情况 。
其次,老妇人在船上男子衣服的缝缝补补方面,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技艺也更加精湛,可以使男子们穿的舒心 。如此种种,老妇人更可以成为船上男子们得力的生活助手,为他们的航行保驾护航,去除后顾之忧 。
所以在航船中,他首先要保证航行安全,这除了与天气、船上的硬件设施有关外,也与船上的人员构成有关 。因为途遇海盗一为财,二为色,去掉色这个因素,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宣扬国威除了从财力上直接表示外,也要从技术上说明 。中国陶瓷和丝织品闻名外国,刺绣技术也闻名遐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