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都不是至亲的人,他们守夜喝酒打牌就行,为什么要他们守夜?( 五 )


我父亲是2015年正月二十五凌晨两点去世的 。当时还在医院 。我大哥和我大嫂一边联系把父亲的遗体从医院往家里送,一边回老家找先生去看坟地 。我当时没在医院,当我赶过去时,父亲的遗体已被哥哥暂时安排在殡仪馆的冷库里了 。大哥已经忙的晕头转向了 。
晚上守灵时我们姐妹两个加上二嫂和大姐夫(大姐身体不好)四个人 。大哥和大嫂二哥他们三个白天忙,晚上守灵没让他们参加 。
我们在父亲的遗体两侧铺上席和被子 。
妈妈交待说,晚上守灵不能让父亲灵前点的蜡烛熄灭了 。中间要给父亲烧几次纸 。正月的天气还是很冷的 。我们几个也商量着,轮流休息 。
我看到这个提问,感到很意外,怎么还有守夜和守灵两个说法?守夜和守灵不一码事?我一直认为守夜就是守灵 。
请大家多多赐教 。
月初我婆婆去世,我刚经历过农村的丧葬过程:老人过世第一时间要请阴阳先生过来,根据去世人大拇指所掐的位置和生辰八字来推算停尸和下葬时间,然后阴阳先生去墓地根据风水划出墓地方位 。家里人和邻居们极速给死者用酒擦身更换寿衣,停放在冰棺里 。然后家族里的后人们带上白孝布分头去给所有亲戚报丧,报丧人不进亲戚家门,只能通过打电话或者敲门,站在大门外告知 。如果死者是女人,给女方娘家报丧就特别讲究,一般是女方的老公、儿子或者孙子,要跪在门外敲三次门,表示对女人嫁到他们家里没有照顾好去世表示愧疚,同时也表示娘家人无法接受女儿去世的消息,非常伤心 。娘家人来吊唁前,子孙们要提前跪在大门外迎接,娘家人进门后先看给他家姑娘穿戴的寿衣好不好,备好酒和饭菜把娘家人请上桌,吃饭过程中,死者儿子要一直跪在饭桌前听娘家舅舅的训话,说姑娘嫁到他们家里所受的苦难和艰辛付出,及子孙的不孝等 。
尸体穿戴停放好后,设好灵堂,供果摆放整齐,上香(一般是一次上四柱香,神三鬼四)点蜡烛,一直到起丧前香火都不能断,所有亲人穿孝褂腰系麻绳,然后闺女们开始坐草(麦草),村邻和亲戚朋友们闻讯,开始断断续续前来吊唁,来者都会带来纸钱,家里男丁迎接吊唁者,并陪同在火盆旁跪烧纸钱祭典酒,闺女们此刻都会跪着伴随哭泣,来一次人就要陪同烧一次纸钱,哭泣一次,死者的子孙们统称为孝子,农村人常称:去世一个人,是哭死的女儿,累死的媳妇!一般死者要在家里停放一周时间,每天都有吊唁来的村邻、亲戚,女儿就得一趟接一趟的陪哭,每天三餐饭前,也要烧纸哭泣,晚上睡觉前,家族所有的人还要在大门口一起烧纸哭泣,一周下来女儿们基本嗓子都哭哑了,因为农村哭丧还得半哭半说拉调 。当媳妇的就是每天忙前忙后安排厨房里帮忙人做饭,招待客人!
关于死者去世,孝子坐草,传说是报答和体验父母的生育之恩,过去农村人睡的大炕,炕席下面铺的都是麦草,很早以前没有卫生纸,女人生孩子的时候就把炕上的席子卷起来,躺在席下的麦草上生孩子,这样排出的血水就流进麦草,最后连麦草一起换掉烧了 。孝子坐草分两个地方,一个是白天在院子里迎客烧纸,另一个是麦草铺在停放棺材的屋里,晚上守灵 。孝子们就跪坐在麦草上,晚上守灵一般是家族里的亲戚轮流守夜或者几个人轮换打牌到天亮 。
下葬的前一天为“典亡”日,就是祭典亡者的意思,主家大摆筵席招待所有亲戚朋友和村邻们,然后到下午四点左右死者入殓,入殓时所有子孙亲人在场,阴阳先生指挥把死者从冰棺挪入棺材里,棺材里外擦干净后,铺上麻纸褥子,尸体放好后周边加上灰包和土包,尸体将来腐化的液体会渗入灰包和土包里,最后所有亲人围着棺材走一圈,看最后一眼,给死者的身旁脚下可以放几枚硬币,然后封上棺材盖子,入殓仪式结束,所有亲人跪地烧纸哭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