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为找天书 刘伯温留下的天书到底是什么?( 三 )


事实上,刘伯温算的一点儿也没错 。朱元璋最终都让胡惟庸、汪广洋、杨宪当了宰相,但是这些人,没有一个得到了善终 。怎么可能得善终呢?既然朱元璋不想要宰相 。因此,不管你做什么,肯定都是不对的,都是会被拿下来的 。
问题来了,朱元璋不想要宰相,为什么不去问别人,偏偏要问刘伯温呢?
(朱元璋)
很显然,是因为刘伯温身上有能“勘破天机”“预知未来”的光环 。朱元璋其实就是在通过刘伯温问“天道”,看看上天对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 。
朱元璋虽然在刘伯温那里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但是,他也非常害怕这个刘伯温,因为刘伯温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如果一个大臣知道皇帝心里在想什么,这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件担忧的事情 。
所以,刘伯温的存在,让朱元璋心里充满猜忌 。
刘伯温自然知道朱元璋在猜忌他,因此,干脆辞官归隐 。
但就算刘伯温辞官归隐,朱元璋心里也充满担心,也猜忌他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刘伯温消失 。
但是,刘伯温又没有犯什么错,想要让刘伯温消失,也非常不容易 。
这时候,刘伯温生病了 。于是,朱元璋派胡惟庸叫上御医去看刘伯温 。刘伯温再聪明,也想不到御医会在药上做文章 。他吃了这药,病不是好了,而是加重了 。
刘伯温宁愿相信这是胡惟庸做的手脚,也不愿相信这是朱元璋做的手脚,因此把这事告诉朱元璋 。但朱元璋对这件事毫无反应 。这下,刘伯温明白了,想要他死的,原来是朱元璋本人 。
而且刘伯温还明白过来,朱元璋想要他死,就是因为他能“勘破天机” 。
基于这样惨痛的认识,刘伯温让儿子把天书交给朱元璋,并让他们决不能看 。他们不看,自然就不懂得 。不懂得,就是个平凡人 。是平凡人,朱元璋就不会在乎他们了,这样他们的命也就保住了 。
(参考资料:《明史》)
刘伯温是测算巨师,民间流传不少故事和有关他撰写的测算书籍 。最著名的“天书”大家肯定知道这个夯东西,首先要说说他这个人,自幼聪颖异常,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 。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 。可是当时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他自己经过一番分析之后,认为朱元璋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他便辅助朱元璋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 。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隐居起来 。
刘伯温临终前,把一本“天书”交给儿子刘琏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儿都不要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 。言罢长叹一声,泪流满面,一代智者,溘然长逝 。这本“天书”是啥呢?很多人会觉得非常神秘,那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得到的 。神话故事中的天书又叫无字天书,天书主要指记载秘密图形符号或难认文字的书,是天上神仙写的书或古代帝王之书 。天书分三种: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图形之书 。相传老子、孔子、鬼谷子、姜子牙、诸葛亮、陈抟、邵雍、刘伯温等人读过并能读懂天书 。
这本“天书”实际就是五行八卦,八卦上可映天地万物生死消长,下可印证人事常伦兴衰 。只有通此道文化渊博之人,可以演化推理 。即便后传人,多是口传身教,不以文字留世,就是有言片语留于世面,也终难言尽其妙 。如闻其声可知其死,动其念可知其果 。刘伯温先师留下的(烧饼歌),仅是花表一枝,能知一二者就受益非浅 。传说虽然只是刘伯温传说丛中一个小类,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天书”是一个可以发挥无限想象的“动力源”,使得刘伯温神奇传说可以源源不断地发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