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法正没死,蜀国后期法正北伐,诸葛亮坐镇益州提供粮草,局势会如何?( 二 )


如果法正没死,蜀国后期法正北伐,诸葛亮坐镇益州提供粮草,局势会如何?

文章插图
说到法正其人 , 一些对三国历史研究不深的朋友 , 或许对他都没有什么印象 , 甚至会觉得这个题目问得有点匪夷所思 。明明在《三国演义》里像神一样的诸葛丞相都没能让北伐成功 , 那这位根本没有什么名气的法正 , 会对结果产生什么改变呢?既然如此 , 咱们还得先简单地科普一下 , 以免他们对后面的分析更加难以理解 。
法正 , 字孝直 , 本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 。但由于刘璋的软弱无能和不知人善任 , 让他自感怀才不遇 , 整日郁郁寡欢 。直到张松出使荆州归蜀后 , 法正从他那里得知了刘备的雄才大略 , 便有了归附皇叔之心 。之后 , 张松、法正二人更是以征讨张鲁为借口 , 劝刘璋迎请刘备入蜀 。使得法孝直有了到皇叔帐下效力的机会 , 从此成为了玄德公身边的智囊 。
当然 , 刘备对法正也是十分信任 , 几乎对他是言听计从 , 这也让法孝直像是鱼入大海一般 , 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地方 。其后 , 无论是对付软弱的刘璋 , 还是曹操的爱将夏侯渊 , 法正总是奇计频出 , 帮助刘备在蜀地站稳了脚跟 , 并在汉中称王 。只可惜 , 当这些能让蜀汉政权稳固的使命完成以后 , 法孝直也走完了他这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这也是为何很多看过《三国》 , 但没有深入研究的朋友会对他印象不深的原因 。因为法正真的是出场太晚 , 又离开得过早 , 比起《三国演义》中那些戏份十足的谋臣武将来 , 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
不过 , 大家可别以为法正为蜀汉服务的时间短暂 , 就说他没有什么功劳 。除了刚才提到的两场战役中他给刘备出了很多妙计以外 , 《三国志》里还通过诸葛亮之口说出了法孝直最大的一项功绩 。书中原文是:
说的就是刘备当初在公安时 , 由于自身实力弱小 , 所以前怕曹操、后怕孙权 , 就连身边还有位孙夫人让他坐卧不安、进退两难 。但当法正辅佐刘备后 , 刘皇叔又可以展翅翱翔 , 不再受制于人 , 仿佛所有的阻碍都消失了一般 。这难道不正是法孝直厉害的地方吗?他能让刘备不再犹豫 , 并发挥出英雄本色 , 对蜀汉来说就是最大的功劳 。
所以 , 咱们回归正题 , 如果法正没死的话 , 恐怕真的会对蜀汉后期的北伐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但因此就说蜀国可以打败曹魏和东吴 , 从而统一天下的话 , 恐怕还是难以实现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咱们这就从法孝直活着会给蜀国带来哪些积极的作用 , 以及这些积极作用能否改变历史这两大方面来分析一下 。
无论是史书《三国志》 , 还是小说《三国演义》 , 都提到了刘备夷陵之战战败后 , 诸葛亮曾叹息法正离世太早 。如果法孝直还活着的话 , 便能阻止刘备这次冲动的行军 , 能让蜀国几万精兵得以保存 , 刘备也不会那么早离世 。
如此发展的话 , 便能让后来蜀汉的北伐有着更充足的兵力 , 以及优秀的统率(刘备)和谋士(法正) 。会另蜀国获得更多的胜利 , 取得更大的战果 。
《三国志》曾记载 , 诸葛亮和法正二人在志趣方面其实并不相同 , 但二人都能顾全大局、通力合作 , 还是能让蜀汉获益良多 。正因如此 , 如果法孝直还活着的话 , 诸葛亮可以留在后方发挥他行政方面的才华 , 法正也能在前方给刘备出谋划策 , 相信这种“北伐组合”要比诸葛亮在前线 , 而李严在后方的组合顺畅得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