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知足常乐”中的“知足”?( 二 )


当然,知足,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虽人比人气死人,但适当地攀比,有些压力,更化压力为动力,这是心态问题,你才会不断努力,不懈追求,人生就是在男力实现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中前进的,美好幸福也是如此艰辛奋斗出来的 。这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知足常乐,最怕失去斗志,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
而年过半百知天命的人知足常乐最适合 。人生到了知天命了,力不从心了,尽量知足常乐,过安逸悠闲的生活才是明智的选择 。
“知足”和“贪欲”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世界观和幸福观,我们应该保持知足常乐的世界观和幸福观 。知足常乐,首先是要有一个好心态,并不是止步不前没有上进心 。知足的心态是卸下贪小便宜欲的枷锁,感悟幸福快乐的真谛 。知足是一种知止常止的人生态度,心若知足,一切烦恼自会迎刃而解 。只有学会知足,才会感到永久的快乐满足,知足才会常安常乐 。
学会知足,才能达观,才会欣赏到美丽 。适度的追求,生活才有味,人生才有意义 。知足不贪,才活得逍遥自在,懂得知足,才会感到快乐幸福 。学会知足,才会不贪,才会抑欲减负,才会轻松,才会少惹麻烦少出凶祸,才会不被外物所迷惑诱引,才会保持心神清醒,才会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才会做到恰恰好 。
人心不足蛇吞象,得了皇帝想神仙 。这种极欲极贪的心态思想是极害人的,要及早去除改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自强;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做人不可不知足,人若不知足,总在极欲极贪中,是无快乐幸福可言的,哪怕外人看来,多么富贵风光,内心也是忧愁不安,痛苦极点的 。
心态平和,懂得知足,不极欲极贪,才会过的安然自在 。祸莫大于不知足,许多凶祸出现都是由于欲大贪极而造成的,要少祸灾,就要先学会知足不极欲极贪 。让贪欲昏了头,离灾祸就不远了 。
知足才懂得珍惜,知足才会心宽,知足才有境界,知足才会达观,知足才能友人爱人,知足才多成多乐 。学会知足吧!
知足常乐,第一得知,第二得足,第三是乐 。知,就是要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在什么平台,处什么位置,需要什么,今年做了什么,明年应该再做什么,一生在什么时段,应该怎么作为,那些做到了,那些做不到 。知过去,知末来,所以知很重要 。而足是在知的提前下内心的一种心里活动而已,半斤也是足,八两也是足,总之你得足,有些人很足,但不知足,有些人不足,但很知足,都是人生常态 。知足而知不足,努力生活,笑口常开,不足时请用Q精神,开心过好每一天!哈哈哈!
知足常乐,为古人人生哲学 。我们应全面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笼统接受 。
首先应明白有些情况知足,有些情况不能知足 。只有弄清什么该知足什么不该知足才会真快乐 。
一、名利上要知足才能常乐 。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宋朝林逋说:“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清朝纪韵说“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柏杨说:“一个人的欲望如果只是追求金钱或权势,他便永不能满足,而不满足便不能快乐 。”洪自诚说:“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好于膏,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莎士比亚说:“自愿的贫困胜于不定的浮华;穷奢极欲的人要是贪得无厌,比最贫困的而知足的人更是不幸得多了” 。获原朔太郎说:“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 。”足见,在物质上名利上还是要知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