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挺|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极危植物,消失百年后从天坑“归来”( 二 )
《中国植物志》所载大花石蝴蝶的形态特征为:“多年生小草本。叶多数,均基生,外部叶长达14.5厘米,具长柄,内部叶小,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干时纸质……花序4一10条,每花序有1—3花;花序梗长2.5—5厘米;苞片2,小,线形。产地分布:产云南蒙自。生于山地石灰岩上,海拔约2100米。”
长期以来,大花石蝴蝶的庐山真面目一直难以确定。国家标本平台仅能查到两份大花石蝴蝶的标本,其中一份为陈焕镛先生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标本馆交换而得,标本并不完整,仅有几个叶片和脱落的花;而另外一份标本实为石蝴蝶属其他种类。

文章插图
图A 保存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标本馆的模式标本;B 大花石蝴蝶墨线图;C 保存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的标本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韩孟奇,专门从事石蝴蝶属的研究。2020年,他在云南蒙自附近找到了一个大花石蝴蝶的居群。
“因为我们是做种质资源保护的,韩孟奇博士把这个分布点的情况告诉了我们。为了收集大花石蝴蝶的种子,我们团队往返四次去观察它的花期、果期。”张挺说,大花石蝴蝶在野外分布区很小,结实率非常低,这可能也是它濒危一个原因。
在汉考克发表这一物种124年后,种质资源库采集团队终于在模式标本发现地幸运地采集到第一批大花石蝴蝶种子。

文章插图
图A-D 大花石蝴蝶盛花期(B 花正面,C 花侧面);E 果期植株;F 成熟果实;G 种子
在这处天坑的崖壁上,张挺和队友们能发现“百年相遇”的大花石蝴蝶的一个新居群,这件事并不容易。“大花石蝴蝶野生居群的环境很特殊,它不光是在崖壁上,还是那种深凹进去的岩石缝里,相当于维持了另外一个更小的微环境;它对湿度要求比较高,温度和湿度要稳定。”张挺说,他们从崖壁下去时,是从多个角度一点点去找,把天坑搜索了一整遍,最后才发现这个居群。在不影响野外居群的情况下,他们带了少部分活体,然后进行繁育。有了活体以及去年采到的种子,大花石蝴蝶有望告别灭绝或濒危的境遇。

文章插图
天坑崖壁上发现的大花石蝴蝶
张挺介绍,在苦苣苔科石蝴蝶属中,大花石蝴蝶的花最大,花色艳丽,国外用它选育出很多新品种,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目前市面上又比较流行微小盆栽花,一些专业从事花卉新品种研发的机构已在着手开发利用这一珍稀资源。
竹生羊奶子或可成为新兴果品
幸运的是,在天坑周边地区,张挺和他的队友们还获得了另一种“百年相遇”植物竹生羊奶子的成熟种子。
竹生羊奶子的模式标本由奥地利植物学家韩马迪于1915年3月8日在云南蒙自到蛮耗途中采集到,现存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标本馆,在此之后再无该物种的标本记录,至今已“消失”106年。再次发现的竹生羊奶子个体数量不足20株,且大部分植株生长在村庄周围,受人为影响极大,其在IUCN的濒危等级也是“极危”(CR)。
“在全球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的大背景下,我们国家也面临压力。作为种子采集员,我们可以说在与时间赛跑。”张挺说。竹生羊奶子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它之所以进入张挺的目标名单,是因为研究的空白和记录的贫乏。
《中国植物志》的记录,也仅来自韩马迪的简单描述:产于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18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
“但实际上国内并没有它的模式标本、甚至没有一张线描图。查阅各种记载、专著也好,大家都没有查到过,有可能觉得它都消失掉了。”张挺说,但他仍不死心,一遍遍查阅资料,但在偌大的区域锁定一个物种,无异于大海捞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