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听别人讲的时候,我们通常是跟着别人的思路进行,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 。读过、听过之后,我们好像知道了这个知识,但当有一天你需要把这个知识讲出来、写出来、用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内容不理解、想不起来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阅读和听讲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基本不需要怎么思考,所以理解通常比较浅,同时也很容易被遗忘,更谈不上运用知识 。
而写作、教学则是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的过程 。想要把学到的新知识顺利的写出来、讲出来,死记作者的话多数时候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调动大脑,主动地去思考、梳理、改写、教别人,对新知识做进一步的处理,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知识才能被大脑提取运用 。其实,写和讲的过程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写和讲的时候,你会清晰的知道自己哪里掌握的不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从而做到更深层次的掌握 。
只有当你能能把一个知识快速、轻松、逻辑清晰的写出来、讲出来的时候,才代表你真的懂了 。一个完全懂了的东西,长时间的记住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
当我们通过阅读或听讲的方式初步学习了一个知识之后,乍一看我们是掌握了,但实际上并没有 。这个时候,以教促学的方式就可以登场了:
首先是梳理 。
把自己想像成一个老师,以“把xx知识传授给一个初学者、一个外行、一个小孩”为目标,对这个知识进行梳理 。不要只是在脑袋里思考,最好是写出来,且要用最简单的语言,也就是孩子、外行都能听懂的语言来写 。
然后讲给对方听,或者假装讲给对方听 。
如果能够真的讲给别人听更好,没有就假装讲给别人听 。在假装讲的时候,一定要讲出声来,不要只是在心里讲(当然,如果环境不允许,那就先用写的方式代替) 。
其三是反馈、修正 。
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卡壳、讲不清楚、忘记某些要点、不能对知识进行关联”等情况,这很正常,说明你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也是讲的意义所在 。通过讲这个过程,你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先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 。讲完之后,根据记录的问题,重新学习让你感到不清楚的那部分 。通过“教学--发现问题--针对性学习、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让自己讲得越来越顺畅 。
其四是简化语言 。
当你能把一个知识讲的很顺的时候,说明已经把知识掌握的七七八八了,但这还不够,你还要考虑对方是不是听懂了?所以,你还需要检查一下你写的内容、或你讲的内容:有没有用了一些专业词汇或者借用别人的话语,有没有逻辑不通顺,有没有解释不够清楚等一些问题 。
然后用最简单的语言重新表述,或者用已有的知识建立一种类比关系,比如运用“已知”的知识来讲解“未知”的知识,运用已有的词汇来说明新的词汇,运用实际的案例来解释某一抽象的概念等 。这样才可以让你更好的理解,同时可以让新知识和旧知识连接在一起,实现融会贯通 。
这个简化的过程,你或许会觉得没有必要,但你实际做了你就会发现,你真实的理解水平并没有你自己想象得那么顺畅 。
最后是实际教授 。
假装教别人和实际教别人还是有差距的 。如果有条件,最好是实际的把你掌握的这个知识教给别人,得到真实的反馈,看他能不能听懂、有没有疑惑 。这个真实教学的过程,不仅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收获传播知识的快乐 。同时,教的这个过程还可能启发你更多方向的思考,获得更大的收获 。
- 5个运动小技巧 塑身事半功倍
- 运动美体讲究技巧
- 10个手机使用小技巧
- 魔芋豆腐的具体方法步骤
- 辣味酥条做法步骤
- 5个饮食小技巧 帮你轻松快速瘦身
- 做英语完形填空的技巧
- 内衣店拿货技巧 品牌内衣怎么铺货?
- 朋友微信验证步骤
- 跑步健身技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