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 二 )


传统剧目有《文龙与肖尼》、《依智高》等 。2006年5月20日 , 壮剧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彩调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彩调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 。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各地名称原先不一 , 起源地桂北桂林一带称彩调 , 柳州、河池地区和梧州部分地区称调子戏 , 阳朔以南称“采茶戏”、“彩灯” , 左、右江一带称“大采茶”、“嗬嗨戏” 。1955年以后统称“彩调” 。音乐唱腔属联曲体 , 分板、腔、调三类 。同一曲调可根据表现内容的需求 , 在板、腔上加以变通 。戏剧表演富有地方特色 , 尤以舞扇子、手巾、彩带见长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瑶族长鼓舞
瑶族长鼓舞湘南地区的瑶族 , 每年的农历10月16日都要跳芦笙伴奏的长鼓舞 , 祭奠盘王 。传说瑶族始祖盘瓠上山打猎 , 与一野羊搏斗时跌落悬崖 , 死在一棵树权上 。人们便挖空树心 , 剥下羊皮蒙成长鼓 , 日夜敲打以祭盘王 。舞蹈动作是表示盘王及其子孙开辟千家峒的勤劳勇敢;低沉哀怨的芦笙曲 , 是再现盘王死前的痛苦呻吟;拍击羊皮鼓面 , 表示为盘王报仇 , 惩罚山羊;唱盘王歌表示盘王后人对祖先的缅怀和追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