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其中味?
第一回的故事,穿索在真实与神话之间 。带甄士隐女儿出去看花灯,弄丢英莲逃跑的仆人叫霍启(祸起) 。
癞头和尚和跛脚道人,说英莲有命无运的意思,是说她出身不错,在一个富有乡绅之家 。可是运一直不好,一直到最后遇到薛潘 。她一生悲惨命运,早在开篇第一首诗中,皆直接道出 。
四句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云灭时 。
英莲此生注定走不出这样宿命,即便一开始就知道结局,道出: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云灭时 。依然听不懂 。
紧接着,贾雨村出现 。贾雨村的名字叫贾化(假话),就是假的语言说人间的故事 。他是一个落泊书生,遇到甄士隐 。甄士隐因为惜才之心资助他 。故事转折到娇杏(侥幸) 。
甄和贾两个对比的人,贾雨村努力向上爬,甄士隐个性非常淡泊,从一个有钱的家族到没落 。
真和假,都是说起落的关系 。贾雨村是现实儒家的人,知道如何去钻营成功 。而甄士隐则是活在道佛的人 。
贾雨村拿到甄士隐资助的五十两银子之后,连夜离开进京赶考 。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节 。英莲走失,家里失火,回到乡下,又遇到旱灾,投奔岳父封肃 。谐音“风俗”,就是世俗势利之人 。
《红楼梦》历史经典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8月北京第一版 共1075000字(含高鹗后续的40回);甲戌脂本《石头记》总字数731017个字; 戚本《石头记》约61万 。如此巨著涉及人物近千人,关系逻辑合理,单靠虚构,无法想象,其中纪实一定是主体,为避文字狱,隐去了真氏,包上了虚构伪装 。
其中贾雨村,虽然不是主角,却是最关键的人物,而甄士隐是贾雨村走向识途的关键第一恩人,贾雨村第二恩人是林如海,第三恩人是贾政,此三个都是读书人,都没看出贾雨村的人品和当时的社会现状,因而都以悲剧结束,尤其是贾政,举荐了贾雨村,最终反被贾雨村落井下石,更加说明贾政的目光短浅、目不识人,贾家的落败已是必然 。
为什么不直接写宁荣二府,而是写甄士隐和贾雨村呢?我认为是以下原因:
假设你现在要写一本家族小说 。你是不是要写一下家族的基本结构?是的 。那么如何写这基本结构呢?他不是一个故事,不是一幅画面,而是一个关系谱系图 。
作者不能突然跳出来说,在讲故事之前,我们来看一看贾家的人口普查数据……太出戏了对吧 。曹雪芹选择让书中人物来说 。那么让谁说呢?对谁说呢?主要人物如贾母宝玉之类,显然不合适 。

文章插图
除了谈恋爱的时候,一般人也不会随便跟人家说自己家的谱系图 。只能是让一个了解情况又并非主要人物的配角来说 。对谁说更简单了,一定是一个不了解情况的人,配角 。贾雨村先生最合适了 。
至于前面的甄士隐先生家兴衰的事情,是一个前戏,甄家由胜而衰,恰是贾府由盛而衰的缩影与预言 。全书一开始就是甄家凄凄惨惨妻离子散的故事,你觉得贾家的结局会好吗?

文章插图
曹雪芹很善于玩这一手 。先在前面放一个缩影,谶语,后面结局揭晓的时候,读者恍然大悟,若有所思 。这像是诗经里的兴 。还有,曹雪芹在文中写,造园林,一是要胸中有沟壑,二是要在门口放一块影壁,将景色都挡住,曲曲折折得走,才有情致 。他的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
一开始就元妃省亲黛玉见宝玉,太突然,一定要曲曲折折,从芥豆之微的配角写起才好 。这些配角可不简单 。贾雨村,刘姥姥都是重要线索人物,由始至终没有丢 。
- 红楼梦袭人结局
- 有什么快速背单词的方法?
- 秦朝成娇结局
- 如何评价火影的第十部剧场版《The Last》?
- steam低配置单机神作
- 幸福一家人第几集打官司
- 专家揭秘早餐常吃燕麦长期有效减肥
- 婶子的意思
- 李沁演过什么综艺节目
- 系列电影《变形金刚》里的哪部让你百看不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