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鬼节之一 今天是阴历的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什么禁忌吗?( 二 )


【中国三大鬼节之一 今天是阴历的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什么禁忌吗?】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相传这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 。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 。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
各处地方的传统不一样,有的地方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某些地区则在七月十五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 。
有的传统中,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 。老一辈的迷信说法是: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因此要分别祭奠 。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 。”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 。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
无论哪些地方的传统是否一致,目的都是一样,祭祀先人 。在这一天,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 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
南北地方的正日不同:
一般来说,北方过”七月十五“中元节,南方一般过”七月十四“,主要指广东广西一带 。相传:当年蒙古大军进攻南宋,七月十四前夕,除了岭南,其他地区均已沦陷 。百姓听说蒙古军还要继续南下,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 。可是七月十五“中元节”马上就到,谁都想在离家出走前祭祀一下祖先,更何况是传统的“中元节” 。但是由于蒙古军的将军急于立功,根本不管民间这些习俗 。于是,百姓不得不提前把“中元节”给过了,而这一天刚好是七月十四 。这一做法后来形成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在宋朝,广西、广东、海南都属于岭南地区,这就是岭南人不过七月十五,而过七月十四的原因 。

就以华南地方的传统为例:
在华南地区虽然以七月十四为正日,其实,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以前的节日庆祝活动很多,现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主要禁忌有:
1.七月一日起,孕妇与小孩子在晚上一般不能出外,尤其是七月十四,因为民间传说鬼门关已开,小孩子容易撞邪,看到不干净的东西;回家会哭闹或者不舒服;因此,小朋友和孕妇不能晚上出外 。
2.农村人家或城市的人都要烧衣,即买一些香火、龙眼、烧肉、豆芽、元宝、香烛等在家里的神位烧,以祭祀先人;还要到楼下或小区门口或一些路口(如一些容易出车祸的路段)、村口的土地庙之类的地方烧元宝香烛等 。一般都有指定的位置,这些一般的女人都晓得 。
3.七月十四当天,一家人会一起吃顿饭 。缅怀一下先人 。
4.在广西,七月十四这一天,鸭子是必不可少的祭品、鸭肉也是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 。因此,在广西,民间又把七月十四叫做“鸭子节” 。为什么是鸭呢?“鸭”和“压”谐音,意思是将妖魔鬼怪的邪气压下去的意思 。不只是谐音,从阴阳学上来说,吃鸭肉比较容易上火 。上火属阳,阴阳相克,吃了鸭子所增长的阳气,能把夜间出洞的那些阴气给克掉 。(这个是广西的习俗,广东就没有这个习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