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 )


学生成长的范围已经扩大,可以说我国许多家庭将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作为学生来看待,我真是感觉很可怕的 。未到入学年龄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是很单纯的,处于一种需要让孩子通过自我感受生活的不同来判断如何面对生存的初始阶段 。这个阶段是幼稚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不需要家长非要强制性的告知 。而更多的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自我感知和自我提高,非要用带有成年人的意识和是非性的观点教育孩子,这就影响了他们正常发展或发育,对其下阶段的成长也造成影响 。
到了入学年龄,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判断良否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基本的控制力,这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从态度、习惯、方法等方面慢慢培养,使其养成符合自己特点的个性品质和世界观 。这对今后的学习、交往、生存和做人都有一定的基础性的作用 。
当然这个阶段每个人需要的时间会产生差异,有的需要将近10年的时间来慢慢培养,而有的只需要较少的时间就较快达到了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比较懂事让家长操心较少,而有的孩子年龄增长了但心理年龄却相对较低的原因 。可怕的是有些孩子家长“揠苗助长”或者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耐心,或者没有信心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成长,走了更多弯路 。
一般来讲,学生到了16岁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就基本成型,除非有比较大的变故才会让其改变观点 。但这种思想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不成熟的,容易受到诱惑的,也就是说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极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成长体验,也会让家长老师感觉不好理解,这也是青春期中后期所必然会出现的表现 。但我国教育现实正好让这个成长时期的学生处于闷头于学习书本知识而更少接触实际性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即使有许多参与到实践生活中也是被迫的缺乏准备的,很难站住脚的实践生活感受 。再加上现在生活越来越好,许多孩子失去了追求的目标,无所事事地生存和随波逐流地随意成长,缺乏必要的修剪和管理,对许多家长来说这不能不感觉到是给自己埋下了“伏笔” 。生活需要经历,成长需要历练就是这个道理 。
尽管有很多学习优秀的孩子考上了心仪的优秀大学,但很多的孩子却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成绩波动大不说,更有甚者,发展越来越差而且走向了为害社会的一面,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成长过程中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到那时候不要感觉什么都晚了,而应该庆幸问题出现了,至少应该觉得在20岁左右出现,让孩子经历了还算幸运的,还可以抓紧时间补救,将这些事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就对自己的心态有了另一个角度的影响了 。
成长的过程,每个人的感受是不相同的,我如果这些观点,能够对有些人的成长和一些家长的教育有点影响,那算比较幸运 。我想,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成长体验,需要个人、家长、朋友等各方面都付出才行 。
可以给他们讲解社会状况 。有压力才会有想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