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世界第一植保无人机群,云南蝗灾还可能爆发北迁吗?( 二 )


而更严重的情况则是老挝的防治蝗虫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因此很难控制黄脊竹蝗北上进入云南境内,因此现阶段的取得的成绩仍然不能让我们高枕无忧,而是要严密监控黄脊竹蝗的动向,必要时候可能要援助老挝人民展开灭蝗工作!
上半年当沙漠蝗在印度、巴基斯坦肆虐的时候,很多人就担心沙漠蝗会不会随季风入侵我国 。当时专家解释说,沙漠蝗飞跃喜马拉雅山入侵我国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如今沙漠蝗没有来,黄脊竹蝗却入已侵我国云南地区 。
举普洱市蝗虫防治防控办公室报道,截止7月9日,普洱市合计检测到黄脊竹蝗发生面积累计11.76万亩,通过防治防控累计减少发生面积5.42万亩,现有发生面积6.34万亩,防控形式依然严峻 。当然相对于印度、巴基斯坦、东非等地爆发的蝗虫灾害,中国本次遭遇的蝗虫灾害可谓小巫见大巫 。那么,中国能够控制住这波蝗虫灾害吗?
黄脊竹蝗不同于印度等地的沙漠蝗虫,黄脊竹蝗在南方其实比较常见,它是南方竹林的重要害虫之一,除危害竹林外,还可危害芭蕉、粽叶芦、水稻、玉米等植物 。据相关数据统计,2001-2006年期间先后有湖南、江西、广东、重庆等地发生过大面积黄脊竹蝗暴发成灾 。
而据媒体报道,本次爆发的黄脊竹蝗可能来自于前几年老挝发生的蝗虫灾害,2014年在老挝首次发现黄脊竹蝗就造成超过140个区域发生蝗灾,此后每年都有爆发性增长的趋势 。如今入侵我国的蝗虫灾害就是此前老挝发生蝗灾后,在地下留下的虫卵孵化后形成的 。而此次6月底到7月初进入云南的虫群,还是3月份比较早期孵化的蝗虫,而到4月中下旬孵化的蝗虫正在路上,未来可能还会有大规模蝗虫群入侵!
蝗虫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且繁殖能力惊人,产卵的时候雌虫会把肚子埋进沙土里面,把虫卵排进去,一次能产十几上百只虫卵 。他们把虫卵埋在地下,这样既避开了天敌对虫卵的破坏,也让人们很难发现它们 。但我们只要能找到蝗虫产卵地,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根治蝗虫灾害 。
由于蝗虫的产卵区和虫卵的孵化都和土壤状况有关联,因此,通过对蝗灾发生地的土壤湿度、有机质和总氮含量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可以建立土壤和蝗虫虫卵之间的预测模型 。
专家可以通过无人机飞行系统搭载多光谱相机,对蝗虫发生区域进行遥感监测,并生成高清的光谱图像,再通过智能分析,匹配模型数值,找到土壤积温异常的区域,对其进行封闭式喷杀或改变蝗虫虫卵发育的环境,让其无法孵化 。同时利用遥感技术产生的数据信息,助力政府部门加强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完善有害生物灾害防控预案 。
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印楝素、寄生蜂等 。蝗虫取食了有微孢子虫的食物后,就可以引起蝗虫得微孢子虫病 。经过一段时间后,蝗虫因得病而行动迟缓、不能飞行,产卵量下降,直至死亡 。同时,可以通过无人机空中喷洒农药的方式防治虫灾 。
对蝗虫群进行精确寄生打击,从而达到消灭蝗群的目的,同时还能避免使用不必要或过多的化学药剂,保护生物多样性 。无人机可以实现农药的精准喷洒,让农作物均匀着药,在节省农药的基础上,控制虫害,确保效果 。与人力喷洒相比,无人机效率要高得多,每架植保无人机每日可以防治超过1000亩农田!
由于无人机操作简单,且效率较高,我国目前农业无人机数量迅速发展 。而以大疆、极飞为代表的无人机厂商,通过不断地技术改进,在防控蝗灾方面越来越有效 。
有了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我们完全有信心防控住此次蝗虫灾害 。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国际上饱受蝗灾肆虐的国家施以援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