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护聋儿的残余听力?( 三 )


1、首先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去专业的儿童听力机构检测,根据听损情况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耳蜗 。
2.对耳有毒害作用的抗生素要避免使用 。当患儿患病就医时,应首先告诉医生孩子患有耳聋,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耳有毒害的药物 。
3.鼻、咽部疾病要注意预防和医治 。聋儿如患急性鼻咽部疾病,如急性鼻炎、鼻咽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时,或原鼻咽部已患有慢性疾病要积极医治 。因这些部位发病,其炎症可蔓延至鼻咽部的咽鼓管,引起咽鼓管的阻塞,不利于中耳内气压平衡和分泌物的排泄,致使原有耳聋程度加重 。
4.3个月或6个月为聋儿做一次听力检查,听力检查最好在同一医院进行 。保存好每次听力检查结果,依次比较和观察聋儿的听力变化情况 。
对听力正常人注意耳的生理卫生固然重要,但对聋儿保护其残余听力更为重要.如噪音可对健全人听力受到损害,对选配助听器后的聋儿也不例外,甚至危害更大,更应注意听力保护.对聋儿残余听力的保护,关键在于选配一台合适的助听器.
如果只把助听器当成商品,未经专业人员验配,直接从商店买来就戴,那是不正确的,甚至对聋儿的残余听力是一种可怕的威胁.实际上助听器并不仅是一只简单的放大器,还设置有音调调节、自动增益控制、削峰控制等功能,专业人员可以根据聋儿的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图特点及助听器验配标准进行选配,以至获得较为满意的听力补偿,即使在各种噪音环境下使用也不损坏聋儿的残余听力.
识别婴幼儿(29天-2周岁)是否属于高危儿有8项标准:
1、父母或抚养者对其子女的听力和语言表示疑虑,或语言形成和发育迟缓者.
2、细菌性脑膜炎
3、与进行性感觉神经性听损伤相关的新生儿高危因素,如巨细胞病毒尿症,长期的机械性给氧,以及遗传性疾病等.
4、头颅外伤,尤其是颞骨损伤.
5、感觉神经性听损伤同时存在的综合征.
6、患儿用耳毒性药物5天以上.
7、具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儿童
8、与感觉神经性耳聋有关的感染性疾病,如腮腺炎、麻疹等.总之,对药毒性耳聋、感染性耳聋、噪音性耳聋,经常进行医学监护对耳聋早期发现完全是可能的.
对聋儿残留听力的保护,关键在于选配一台合适的助听器 。如果把助听器商品化,未经专业人员验配,直接从商店买来就戴,是不正确的,甚至对聋儿的残余听力是一种可怕的威胁 。
实际上助听器并不仅是一只简单的放大器,还设置有音调调节、自动增益控制、削峰控制等功能微调,专业人员可以根据聋耳的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图特点、助听器验配标准进行选配,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听力补偿
1 。病毒感染性疾病需预防 。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常可导致耳聋,比较常见的感冒以及在儿童中颇易感染流行的麻疹、腮腺炎等,都是病毒感染所致 。病毒感染引起的耳聋一般较难医治,尤其是听觉器官已有病损,如再遭受病毒侵袭,有可能使其残存听力进一步发展或恶化 。所以,要特别注意和关心聋儿的健康情况 。注意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尽量避免聋儿与感冒病人接触 。发现有麻疹或腮腺炎患儿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让聋儿接触,以免被传染 。2 。对耳有毒害作用的抗生素要避免使用 。目前医院最常使用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对听力的损害非常严重,这类药物对耳的损害通常是不可逆的 。当患儿患病就医时,应首先告诉医生孩子患有耳聋,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耳有毒害的药物 。3 。鼻、咽部疾病要注意预防和医治 。聋儿如患急性鼻咽部疾病,如急性鼻炎、鼻咽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时,或原鼻咽部已患有慢性疾病要积极医治 。因这些部位发病,其炎症可蔓延至鼻咽部的咽鼓管,引起咽鼓管的阻塞,不利于中耳内气压平衡和分泌物的排泄,致使原有耳聋程度加重 。4 。注意残存听力的保健 。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孩子,用药虽不可提高听力,但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对听觉神经和听觉细胞代谢有补益的药物,如维生素B1、三磷酸腺苷等,尽量控制和减缓耳聋进一步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