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敢开贾母、黛玉等人的玩笑,为何却不敢调侃自己的表妹薛宝钗?( 四 )


因此,她是瞧不起王熙凤的,正如她所说,“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了”,她心里这个“流入世俗”的人恐怕就是王熙凤吧 。
方才说了凤姐和宝钗从出身,受教育程度上都有很大不同,那自薛家举家入住贾府,二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两人关系并不亲昵,私下也无甚来往 。
对于薛家长期住在贾府,凤姐并不像王夫人那样明显的欢迎,宝钗经常出入的是王夫人的住处,而凤姐和宝钗平时的来往还不如和黛玉的多,凤姐也从来不和这个表妹有任何亲昵的举动 。
从称呼上的一个小小细节就可知道,五十五回,凤姐和平儿说,“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对自己的亲表妹礼貌的称为“宝姑娘”,听起来就远不如“林丫头”亲切 。
宝钗言语之间对凤姐多有调侃和贬损,凤姐对宝钗的评价也不高 。
宝钗这个处处知礼守礼的大家小姐,对所有人都礼貌有加,然而对自己的表姐却并不那么的尊重 。比如她很少叫凤姐“”凤姐姐“,最常见的称呼是”凤丫头“ 。
第三十五回:宝钗对贾母说,
“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
四十二回,因黛玉把刘姥姥比作“母蝗虫”,宝钗笑道: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 。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 。”
不仅称呼上直言”凤丫头“,凡提到凤姐之处,不是调侃就是贬低,这可不像宝钗一贯稳重的作风 。
同样的凤姐提到宝钗时,虽不敢直言批评,但也多有微词 。五十五回中,凤姐和平儿说宝钗是,
“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可是宝钗是这样的吗?明明在惜春作画遇到困难的时候宝钗可是说了两车的话呢,还有主动帮湘云张罗螃蟹宴,明明是“知心姐姐”宝姐姐啊 。看来这“一问三不知”只是针对不同人的不同表现罢了 。
凤姐不接宝钗的话茬,宝钗也不捧凤姐的场子 。
上面说到宝钗屡次当着众人叫“凤丫头”,而而这种时候,凤姐即使听到了也从不主动发言辩解或说笑斗嘴,任凭场子冷了去 。
只有一次,宝玉说宝钗“体丰怯热”,引得宝钗大怒,用“负荆请罪”嘲笑宝玉黛玉二人的时候,凤姐说了一句“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算是对这三人有点调侃、劝解的意思 。
而宝钗也是一样,对凤姐的场子也从来不捧 。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凤姐和鸳鸯撺掇刘姥姥饭前讲笑话,刘姥姥站起来就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突如其来的搞笑让众人都不防备,都不顾形象的大笑起来 。这一段描写相当传神,然而,这里面缺了一个人,那就是宝钗,宝钗没有跟着大笑 。这定力可不是一般人可修炼得的 。
宝钗不喜欢凤姐张扬跋扈的作风,也鄙夷其胸中无半点文墨的世俗气,对凤姐管家的方式和能力也颇有微词 。
而凤姐忌惮宝钗读过书,虽未明说,但在探春管家时她曾对平儿说,
“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
虽然说的是探春,但如换成宝钗也是一样的 。
况且探春再厉害终归要嫁人,宝钗就不一样了,一旦嫁给宝玉,那可是名正言顺的二房奶奶 。
宝玉成亲后,王夫人有了自己的管家儿媳,凤姐大概率要回到大房去的 。这点就连平儿也看的很透,所以她才经常规劝凤姐“得放手时且放手” 。
因此,凤姐怎么可能不对宝钗忌惮三分呢?
【结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